連署高就質疑公投 法治豈能削足適履

醒報編輯部 2021/03/04 16:45 點閱 4739 次

藻礁公投驚人的數字已突破43萬8千份,原本環團樂觀估計只有35萬份,沒想到數字卻一再衝高,跌破政府眼鏡,這理論上是全民力量的展現,沒想到卻出現許多質疑的聲音,從之前質疑公投發動者的動機,現在變成直接質疑公投制度,瞬間讓人不知今夕是何年,台灣民主怎麼越走越倒退?

廢公投是腳痛醫腳

認為公投不合時宜者,多認為去年的同性公投婚姻公投,讓同婚無法入民法只能另立專法,是傷害進步價值,加上這次藻礁公投又與反核四牽扯上(其實沒有真正的相關),因此認為讓公投持續下去對於台灣的進步價值與民主主義會有所傷害,但公投最出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國會以代言人的名義立法卻違背人民意志,才設立的直接民主制度。任何法律的權威性也應該來自於人民意志,只因為公投結果不合己意就妄論廢除,這樣台灣立法的權威性何在?

政府不應找藉口

藻礁公投持續至今,政府的說詞可以說是一變再變,一下說是「三接」地點水下並沒有藻礁生物,被中研院研究院打臉之後,又匆匆改成公投一旦過關,不但供電可能出問題,減煤努力可能走回頭路。至於要不要跟環團開公聽會?政府態度也是一變再變,口頭說沒問題,但就是不說甚麼時候可以開,直到公投數字一再衝高,行政院跟經濟部才趕緊出來滅火,被動至此,只能說是不用心而已。

民主的核心就是以民為主,之前罷免案一度甚囂塵上,當時也有人喊出應該廢除罷免制度,現在公投對政府施政產生威脅,又變成要全面檢查公投制度。這突顯了政府在看待法制上還不夠仔細,檢討與否的標準是對執政者是否產生妨礙,這立基點就有問題。以之前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在處理國民黨黨產時,同樣爭議連連,甚至被認為有違憲嫌疑,怎麼就不見當局趕緊跳出來澄清?這種輕重緩急的差別,正是表現出我們民主的不成熟,對於法治嚴謹性的欠缺。

越重大的議題 越需要溝通

公投作為一種人民表意的制度,在方法上一定可以有更進步的方法。或許有人認為藻礁區可以蓋三接站等等,但這都不該淪為感情用事,我們也不該因為哪個政黨的加入,就模糊了公投本身的焦點。三接站初期預算就高達三十多億元,影響的不僅僅是當地的藻礁,未來還將供應大潭電廠的數百萬噸天然氣發電,這麼重大的建設,既然已經要交付公投來決定,政府更應該拿出更詳實的資料數據,來跟環保團體對話。

古人常說:「可以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用梗圖或帶風向去打擊對手,在選舉時或許可行,但身為執政者必須更勇於面對民意的質疑,不然一旦民意反噬,態度就算大轉彎,恐怕也很難讓全民看到政府的誠意,反而認為市政府撞到民意才轉彎,實在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