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逾2成太胖 醫病攜手不難「瘦」

臧品安 2021/03/03 14:31 點閱 3250 次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楊宜青表示,醫病溝通是體重管理的關鍵。(photo by臧品安/台灣醒報)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楊宜青表示,醫病溝通是體重管理的關鍵。(photo by臧品安/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台北報導】「醫病主動溝通是體重管理的關鍵!」台灣肥胖醫學會3日指出,2019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症相關,肥胖防治已是不容小覷的公衛議題;專業醫療的介入,更能協助患者擁有健康體位,但醫病間因認知差異,無法輕易溝通體重管理,鼓勵肥胖症患者應主動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才能更有效控制體重。

肥胖率持續攀升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楊宜青指出,台灣肥胖盛行率持續增加,19歲以上民眾平均每5人就有1位超重。另外,2019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症相關,研究也顯示,肥胖患者相對於體重健康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超過7倍,顯示肥胖防治是不容小覷的公衛議題。

國際大型調查結果顯示,近7成的肥胖症患者希望醫師和他們討論體重,但在醫病間未討論體重的情況之中,絕大多數的醫師認為病患對體重控制沒有興趣,由此可見醫病間的認知有極大落差。楊宜青表示,台灣的調查也發現類似的情形,多數民眾認為管理體重是自己的責任,但其實文獻證實,若有專業醫療的協助介入,會比自己控制體重更有效果。

醫病應主動溝通

台灣肥胖醫學會秘書長張皓翔也指出,根據台灣肥胖意識問卷調查結果,醫療人員與BMI值超標民眾一致認為「訂定目標」與「找出肥胖成因」很重要,但因認知差異,導致醫病無法輕易溝通體重管理。因此他鼓勵專業醫療人員應主動關心患者是否有體重管理需求,民眾也應了解減重並非只能靠自己,可主動與醫護討論。

楊宜青說,醫病認知落差與現在醫療制度也有關係,由於問診時間的壓縮,要開啟體重控制的話題並不容易,患者應主動了解自己的BMI值,醫護人員也應主動關懷BMI值超標患者的體態狀況,讓患者了解體重管理常見的方法,建立正確的觀念。

「大眾應理解肥胖不等於懶、不只是意志力的問題!」楊宜青呼籲,肥胖成因複雜,不是只靠少吃多動就能減重成功,醫病溝通是體重管理的關鍵,同時民眾也應營造正面友善的社會氛圍、消弭歧視,才能讓患者願意主動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