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防疫當重 報導自由也不應受限

醒報編輯部 2021/02/04 16:52 點閱 4805 次

幾天前,指揮中心罕見地在早上十點召開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嚴正否認了二月四日美國就會透過外交途徑送來十萬劑疫苗的消息。同時也呼籲外界不要亂猜,以免影響談判,增加取得疫苗的難度。

威脅媒體報導

除了嚴正澄清之外,陳時中還表示,對於這些相關報導,將會交由法制組研議,這句說法其實充滿了威脅,更是對台灣言論自由的一大諷刺。指揮中心為了疫情的需要,對個人人身自由進行限縮,這都可以理解,但是針對媒體報導威脅進行處罰,這恐怕就是真正傷害台灣的民主跟自由。

媒體被視為是獨立於行政、立法、司法的第四權,媒體的職責是監督政府,而不是歌頌政府,而且在實務上,媒體的報導往往還沒有成真,或是只是報導出事情發展的方向。尤其是政治性的報導,本來就是充滿各種可能性。

指揮中心跟美國協商取得疫苗,這當然是政治性的議題,同時也是防疫的議題,如果因為牽涉到防疫,報導自由就必須被限縮,那只能解讀成指揮中心不只拒絕媒體的監督,更是將媒體視為傳聲筒。

媒體職責在監督政府

台灣在這波疫苗施打的國家當中,本來就是居於後段班,這牽涉到商業、政治跟國際關係,台灣民眾在這樣複雜的局勢下生活了這麼多年,怎麼會不懂當中的困難。台灣的外交本來就充滿了秘密,就算私下取得疫苗,這也絲毫不奇怪,台灣有許多科技跟武器也是秘密取得,早有先例。

但是如果因為涉及機密就不能報導,那政府也未免太好做了,媒體也無須採訪查證,只要指揮中心說甚麼,媒體全文照登不就得了,但是那樣的媒體還叫做媒體嗎?

對美訊息嚴格管控

這次疫苗新聞中,最關鍵是傳出疫苗是跟美國秘密交來的,這才是台灣政府最擔心被報導的訊息,因為這涉及了台美互信。台灣在美國面前一直都是矮半截的,從美國豬肉的進口,政府強勢主導護航,到後來傳出的晶片換疫苗,經濟部長王美花也在消息傳出後,就在跟美國召開視訊會議前,突然宣布根本沒有這回事。

台灣需要美國幫忙,所以對於跟美國相關的訊息都嚴格守密,這是政府的決定,或許有外交的考量,但卻不能延伸到國內,來影響台灣的民主運作。

互相制衡求進步

面對疫苗遲遲沒有進口成功,朝野應該齊心努力,大家共同來面對,過多的陰謀論如果沒有明確的證據,的確沒有必要製造恐慌。媒體報導有其專業的查證管道,尤其是幾大主要媒體,實務上都不太可能隨便憑空捏造。指揮中心要團結台灣,也要相信媒體的專業,讓媒體善盡他們的責任。

畢竟權力都需要制衡,就算是指揮中心也是一樣,指揮官陳時中或許無私,但是指揮中心卻是涵蓋各個機關擁有無數成員的龐大單位,當中每一個人也不可能保證都不會犯錯,讓媒體扮演監督角色,會比單純信任指揮中心的無私,更讓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