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氣候總覽,省水、減碳已刻不容緩(20210125環境論壇-汪中和、賈新興)

醒報編輯部 2021/01/26 08:53 點閱 61998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汪中和(中研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
賈新興(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文字整理:陳謙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2020年終於度過了,很快地幾個主要的國家就公布了去年整年度的氣候狀況。請兩位專家分析去年度的氣候概況,雖然2020年度過了,但一些科學的數據讓我們知道去年天氣的特色和未來的趨勢是什麼,值得我們注意。

氣溫高、碳排多

汪中和:每年一月的時候,全球幾大天氣觀測機構都會針對上一年的極端天氣做綜合報告、回顧,包括美國NASA、NOAA還有英國氣象局、日本氣象廳以及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他們對於剛過去的2020年,有幾個共同的結論。

第一個結論:熱!2020年溫度又創新高。這五個氣候組織指出2020年與2016年,並立有史以來溫度最高的前兩年。

第二個結論,2020年因為疫情,經濟受到了很多的衝擊。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幅度顯著,約百分之七,可是大氣裡面的二氧化碳濃度仍然打破紀錄。所以在這麼多二氧化碳的籠罩下,全球地表的熱能還是很高,尤其反應在海洋溫度上。2020年海洋的溫度所蘊含的熱含量是有史以來最高的,以上是幾個氣象單位共同觀測的重點。

問:我們早就知道全球暖化的速度不斷加速,原來去年度普遍的一個字叫做「熱」,不管是在地表,還是在海洋,熱能不斷在升高。所以我們還是需要戒慎恐懼,不能把它當作常態,再請賈博士分析。

高溫少雨致水荒

賈新興:確實,去年應該是貼著2016年的屁股,數據只差了0.02度,應該是屬於儀器的誤差。好消息是臺灣沒有颱風帶來災害,但也因為颱風少,相對的溫度就偏高,去年台北高溫破了紀錄高達39.7度。

高溫少雨的氣候特徵,以石門水庫為例,過去颱風季降雨量佔石門水庫將近40%。梅雨季為石門水庫大概帶來24%的雨量,春天的雨大概會在21%左右,而東北季風為石門水庫集水區帶來的降雨,大概占一成。

所以今年颱風少、降雨少,讓北部兩個重要的水庫,石門跟翡翠水庫的蓄水率都不到50%,是造成目前水情吃緊的重要原因。至於南部地區因為沒有颱風帶來降雨,9月、10月之後,又進入到枯水期,在雙重的影響之下,中南部恐陷水荒。

大西洋颶風多

這不只是大氣發燒,連海水溫度整個都上升,造成很多的極端天氣事件。第二,2020年在大西洋的颶風生成其實算是異常偏多的一年,創了很多的紀錄,根據瑞士或慕尼黑再保險的資料,雖然大西洋的颶風很多,但他所造成的天災相對2017年沒有當年這麼多。

2017年有三個非常重要的颶風重創美國,去年則還好,我想這是壞消息當中稍微的好消息:雖然去年度大西洋的颶風那麼多,但他造成的損失相對比較少。根據瑞士再保險資料,他估計2020年全球巨型天災所造成的保險金的損失大概是830億美金,是有史以來第五的記錄,還好沒有創新高的成績。

問:就去年度的氣象狀況,造成了哪些損失或是有哪些特質?

森林大火全球燒

汪中和:去年,高溫帶來森林大火,所以森林大火非常嚴重。澳洲的大火創了過去的歷史紀錄,燒掉1940萬公頃,相當於六個台灣的土地面積。更可怕的是他影響到了20%的森林,死亡的動物也超過十億隻,對澳洲獨特的生態系統造成重創。

不單是澳洲,我們也有看到美國加州及西部的大火,北極的西伯利亞區域也是高溫、乾旱,也發生可怕的火災。所以不管是美洲、澳洲、整個歐亞地區,甚至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都有大火。而且這個大火不但是在亞馬遜的森林裡面,還發生在全球最大的一個濕地中。

熱到超乎想像

第二當然就是酷暑,最印象深刻是在六月的時候,北極圈裡面俄羅斯的一個小鎮,過去最低的溫度是零下68度,但去年他最高是38度,高低溫差竟然超過100度。以往他夏天最熱也不過是攝氏10度、12度。但是去年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的38度,而且他從10幾度一下子升到30幾度,幅度超乎科學家的想像。

所以去年的熱真的超過所有人的估計,剛剛賈老師有提到颶風,去年的颶風在大西洋非常顯著,共計有30個,過去平均一年大概13個,去年是超過兩倍。不只是在大西洋,其實整個全球去年就超過100個,過去平均一年大概是80個,所以暖化對於我們熱帶風暴帶來的影響非常明顯。

蝗災影響無法想像

還有一個大家也不會忘記的,就是在東非的蝗災。其實從2019年下半就開始了,只是到2020年特別嚴重,從東非一路蔓延到南亞,再到西亞,甚至於中國的西南都受到衝擊。蝗蟲大軍所至的地方寸草不留,經過地方的糧食資源被洗劫一空。

按照聯合國環境保護署的估計,去年因為蝗災沒有糧食吃的人,超過4200萬人。如果沒有國際及時伸手援助,我們很難想像這浩劫會到什麼樣的程度,而且只是一個蝗災而已。如果將來隨著極端氣候的變化,大雨又乾旱交替的話,蝗災不只在一個地方,它可能會在很多地方同時出現,這時候要施予援手去救助的話就非常困難。

問:所以歸納兩位剛剛所提的現象,過渡到今年,它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剛剛提到升溫,還有森林大火、大雨、乾旱、颶風和蝗災,這樣的一個模型在新的一年應該也不遑多讓吧?不但不會減少,不用期待它會降低,只希望不要再增加嗎?請賈老師分析。

省水刻不容緩

賈新興:確實,如果說先從台灣的角度來展望未來,未來這一季的狀況會是怎麼樣?我們從去年的春天開始,到梅雨季、颱風季,特別是颱風季的降雨很少,所以現在其實整個西半部的水庫水位非常吃緊,已經造成很多地區的一期稻作休耕。

那麼短期來看,未來三個月,特別是春天的降雨到底夠不夠?目前從很多的資料顯示,今年還是持續著反聖嬰現象,它會造成我們春天的降雨較少,從各國的預測資料看起來,台灣在未來一季的降雨還是會偏少。所以在這種極端的天氣型態之下,未來至少三個月的降雨情勢不太樂觀。

問:請教汪老師,您怎麼看?

1.5度門檻岌岌可危

汪中和:氣候暖化給我們帶來的壓力跟衝擊,已經讓我們吃盡了苦頭。我們也沒有辦法讓他扭轉。只能像主持人所說的,希望不要再繼續惡化而已。

那以未來的趨勢來看,按照現在升溫的幅度,其實重量級的國際氣象機構都已經預測,在2030年左右,我們就會邁過1.5度的門檻。其實在2016年跟剛剛過去的2020年,我們的年平均溫度已經比工業革命的時候高了1.25度。

所以我們說,離這個1.5度門檻其實很近了,只剩下0.25度的額度。我們現在每10年增溫的幅度就是0.2度,而且還在加速。所以未來在十年之內,大概就會邁過1.5度了,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一個結果。

所以我們覺得,在高溫之下已經這麼慘了,那1.5度我們要承受的壓力還會更大。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個氣候戰爭,戰爭的幅度只會越來越強,我們不能夠讓戰爭不來,我們只能夠讓自己做好最萬全的準備,讓我們在這個戰爭裡面所遭受的損失、傷害,把它降到最低。

問:每年一次的全球的氣候變遷的會議,去年因為疫情延後。今年即將於11月,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要召開。前一陣子已經聽到中國計劃在2060年的時候實施「碳中和」,再加上其他的國家也都加入了本世紀中期「零排放」的行列。而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的新任總統拜登也決定再重回氣候峰會。

所以可以看到全球不管是共產主義國家或是民主國家,大家攜手參與「脫碳減排大合唱」。由大國來帶領,大家來做減碳比賽,尤其,再加上所有的綠色企業也成為一個時尚的話,人類用自己的智慧來努力的阻止氣候繼續惡化,是否可以抱以樂觀期待?。

減碳仍有一線生機

汪中和:沒錯,就像主持人所說,在一片灰暗的前景裡面,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線曙光,那這個亮光就是來自於我們人類自己的覺醒跟行動,那您剛剛提到在今年11月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面,我們希望全球都能夠同心協力,再加大力道。

第一個,一定要落實節能減碳,第二個,一定要做好防災因應的相關工作,希望能夠在2050年的時候,大家都能夠做到碳中和、零碳排的目標。

目前看起來,聯合國說,已經承諾的國家大概有超過110個。它們的碳排總和大概佔了總量的65%,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大家都能夠遵守承諾,達到我們的目標,至少在2050年的中期我們至少可以減碳65%。這當然是一個值得慶賀的目標,不過還是遠遠不夠,我們還要加強努力。

問:太好了,這代表全世界都會來參加一場氣候的奧林匹克比賽,看這一百多個國家有那些可以成為模範生,跑在前面。最後請教賈博士的意見?

減碳必須立即開始

賈新興:確實,我覺得好像是在黑暗當中看到一絲絲的曙光。只是這個曙光感覺上是來得太晚了一點,因為我們從資料來看的話,雖說不要達成增溫1.5度。但現在其實已經1.25左右了,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

所以我覺得在這曙光當中,美國要重新加入當然是一個好現象。但是也希望,我們不要等到會議的時候才開始談如何減碳,因為時間真的是迫在眉睫。剛剛汪老師有特別講到,如果十年大概是0.2度的這個上升率,2030年搞不好就已經1.5了,

問:我們希望台灣能夠在這一個國際的比賽中間跑前面幾名,不要繼續落後了。非常謝謝兩位專家學者來到我們的節目,謝謝大家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