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經過各自校內民主程序以及一年多的準備作業,預計今年二月一日正式合併成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兩所國立大學歷史悠久,斐譽學界,正開始謀求進一步的實質融合,希望達成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深具指標意義,令人寄以厚望。
培養智慧醫療人才
陽明大學素以醫學教育見長,交通大學則以工科,尤其電子相關學科出名,兩者在各自相關領域的個別學科有其特色與成就,堪稱醫界與工程界的兩大獨角獸,多年春風化雨,培育人才無數,為台灣的醫療與科技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現下合併,孕育出新的可能性。首先,順水推舟能想到的就是致力於智慧醫療,培養更多的生物、醫學和理工類跨學科人才。
新合併的陽明交通大學將有1200位教師,1萬8000多名學生,初期隸屬於19個學院,將分佈於9個校區(包含配合「亞洲矽谷計畫」,桃園市政府即將進行土地移撥的青埔校區),看來將是一個陣容豐富,五臟俱全的完全大學。
校區統整利資源分配
目前兩校師生基本生活於台北石牌與新竹的兩大校園、直線距離63公里,雖稱合併,未來若未能在實質上有學生的交流,師長的互動,甚至因門戶之見、資源爭奪、名分高低等問題,反而更壁壘分明,比沒有併校更糟。兩校的老師、職員責任重大,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毫釐之失,失之千里,學術行政領導階層臨淵履薄,小心前行。
我們建議,併校以後,不妨以新竹交大校區為主校區,準備足夠之宿舍,規定大一學生住校,提供一個學生入學之初就能融合為大家庭的場域,到大二之後再分流歸建到所屬科系的所在校區。這情況有些類似早年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與法學院的大一學生都要到羅斯福路的總校區上課。
拓展學生視野
許多法、醫學院的校友在畢業多年後都還十分緬懷當年到校總區上課的光景,有讀「大」大學的感覺,有些人因有這一段經歷而結交了不同學科的朋友,在視野上有所開拓,日後在社會上打拼也多了業外合作伙伴;甚至有些男女同學還因此結為連理,擇偶對象不至於侷限在同一學院之中。
兩校合併,為的是提供給青年學子更完善的教育環境,一改以前兩校學門專業雖強但過於侷限的困境。今年八月開始,交通大學與陽明大學原來各自的高同質性將被打破,學生從大一入學就有機會看到更廣闊的視野,感受各種學門的學術風景,在年輕的時候因為多聞多感,而更有機會嘗試而挑選自己的生涯歸宿,甚而發展出斜槓人生的機緣。
今年二月一日即將合併的陽明交大肯定是台灣高等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對於新成立的陽明交通大學拭目以待,刮目相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預祝兩校併校成功,前途璀璨,為台灣培養出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