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6成8民眾誤解垃圾分類,來試玩百科網站校正迷思!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7日發布「回收大百科」指出,68.3%民眾會答錯日常垃圾的回收分類,誤以為熱感應紙可回收,也不知道便當盒、廚餘應該回收;「回收大百科」收錄101個常見垃圾的組成材質及回收方法,把資源分類簡單化,也希望政府能落實回收。
垃圾還是要丟對
「超過7成民眾都是站在垃圾桶前面,才在想怎麼丟?」RE-THINK專員Sandra王滋鮮說,在3.7萬份問卷中發現許多迷思,76.4%民眾自認重視環保,25歲以下的人則自覺最不環保;91.8%民眾有資源回收習慣,但卻有34.5%說只要丟到資源回收車上,有回收有心安,「但垃圾還是要丟對!」
Sandra指出,一包垃圾裡可能有廚餘、紙、塑膠等,但有40%的垃圾被丟錯;如何做對資源回收?一是收集成本要合理,例如釘書針太小很難收集;一是處理成本要合理,例如很髒的塑膠袋要洗乾淨,太費工夫;此外,並不是塑膠都可以再回,像3號的PVC有些有毒性,回收利用率就不高。
回收大百科幫你分類
「每個迷路的垃圾,都有個丟錯的主人!」RE-THINK創辦人黃之揚表示,「回收大百科」涵蓋101種最常見容易被丟錯的回收物與一般垃圾,外帶生鮮托盤,充電線、耳機等,都收納在第一代百科,篩選器可透過關鍵字找到相對應的垃圾。
黃之揚指出,「回收大百科」整理其實屬於一般垃圾的電子發票、橡皮筋、絨毛娃娃,與應該被妥善回收的乾淨塑膠袋、生熟廚餘等;而「回收大百科」網站的亮點,是以動態爆炸圖的設計,讓生活常見的垃圾「爆炸拆解」,幫助民眾快速了解垃圾的材質組成、回收率、又該以什麼方式正確回收。
資源回收成徒勞?
本報會後問到關於資源回收是否一律進焚化爐,淪為「白分類」?RE-THINK回應表示,回收的價格是流動的,類似原物料,如果今天價格較低,政府應該有快速因應,例如紙容器補貼,才不會讓資源因為價值變低而被業者拒收。
此外,目前還是有可能受到地區性的影響。例如台東等較偏遠地區,交通成本高,業者分佈位置也有限,所以回收利用率可能會比較差。「所以我們不敢直接下『白分類』這樣的結論。」
「回收大百科」收錄101個常見垃圾的組成材質及回收方法,把資源分類簡單化。(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一包垃圾裡可能有廚餘、紙、塑膠等,但有40%的垃圾被丟錯;如何做對資源回收?(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