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非核家園已經進入倒數,政府規劃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為20%,太陽光電裝置容量計劃至去(2020)年應達6.5GW(3.25億瓦),但實際執行僅5.2GW,差距還有20%,如何達成目標,挑戰極大。
太陽光電成敗關鍵
依據政府能源轉型規劃目標,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十億瓦),佔綠電67%,已成為非核家園成敗關鍵,依此規劃,扣除已建置完成的5.2GW,未來5年還需建置14.8GW,平均每年需要建置約3GW,才能達到預定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如果太陽光電政策跳票,將嚴重影響企業工廠、民生用電,難怪科技大老一再向政府示警,擔心未來缺電將成工業發展危機。
若從2016年至2025年,10年內要完成20GW太陽光電,然而前5年僅完成30%,原訂2020年完成2.2GW又跳票,後續最大的問題是太陽光電要建置在那裡?目前只有經濟部、農業部關心,其他各部會事不關己,袖手旁觀。
農、漁用地建電限制多
現在政府推動太陽光電,仍以中南部農、漁用地為主,對於都市住宅、工業廠房或其他雜項用途土地,因缺少奬勵誘因或強制規範,以致多年來太陽光電業者選擇性不多,只有往農業用地建置太陽光電,業者也多與農民簽訂長達20年合約。
但是去(2020)年7月,農委會明訂除非行政院列管有案之太陽光電專案區域外,兩公頃以下農地都不准設置太陽光電,立即限縮太陽光電種植面積,將使後續太陽能發電推動更加困難,預計一年將減少1GW太陽光電,幾達預訂數量的三分之一。
至於漁池養殖場是否能夠搭蓋太陽能板?目前漁民擔心會影響養殖漁獲,遲遲沒有得到漁業當局肯定答覆,尤其魚塭每年必須放水曬池2、3次,如果搭蓋太陽能板,如何曬池?成為漁民極大疑問,漁政當局有必要儘速解答,協助太陽能業者與漁民建立合作信心與默契。
各部會不應本位主義
農、漁業用地目前種植太陽光電達全部預估數一半,至於其他的工廠、國防軍事用地、學校、公有廳舍、停車場、埤塘、低地力地區、都市住宅大樓或受化學毒性物質污染土地,政府都應該全面盤點,規劃如何加速推動建置太陽光電,否則進度越來越落後,未來能源政策如何執行?挑戰極大。
2025年非核家園日益迫近,時限一到,如果供電準備仍然不足,屆時衍生問題將相當嚴重,尤其近年工業快速發展,用電量大增,政府應慎重考慮,未來5年究竟全台灣會增加多少用電、如何補足缺口?
如果非核家園電力準備不及,又該怎麼辦?政府應速謀解決之道,否則屆時供電不足,將成為台灣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