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節氣吃出健康 食民曆推當令食材

臧品安 2020/12/28 12:38 點閱 3623 次
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食民曆能讓民眾了解營養素的重要性,「把健康的觀念帶進日常生活中。」(photo by 臧品安/台灣醒報)
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食民曆能讓民眾了解營養素的重要性,「把健康的觀念帶進日常生活中。」(photo by 臧品安/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台北報導】「『食民曆』介紹當令在地食材,讓民眾吃得新鮮、吃得健康!」衛福部國健署與農委會農試所28日合作推出「食民曆」,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食民曆能讓民眾了解營養素的重要性,「把健康的觀念帶進日常生活中。」農試所長林學詩則鼓勵民眾「吃在地、食當季」。

攝取不均缺鈣、缺鐵

根據2013至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國人在六大類食物中,蔬菜類、水果類與乳品類都未達建議攝取量,也導致多數民眾缺鈣、成年女性缺鐵等不同生命周期之營養素缺乏。

「國人六大類食物都攝取不足,特別是乳品類、水果類、蔬菜類和堅果種子類,大概8至9成民眾未達標準。」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羅素英指出,攝取不均,也可能導致營養素不足,而「食民曆」結合農民曆24節氣的概念,介紹當令在地食材,不僅符合中醫養身順應四時,從健康的角度,更能補足國人缺乏的營養素。

飲食配合節氣食材

王英偉表示,「食民曆」以營養素為設計重點,針對民眾可能攝取不足,或是對維持健康重要的營養素,融合24節氣的概念,推出「每月一星」當令食材,結合淺顯易懂的食譜,讓民眾可以輕鬆上手,補充缺乏的營養素,「把健康的觀念帶進日常生活中。」

「『食民曆』所推薦的食材,是當季盛產、容易取得的農產品,且是民眾補充營養的好來源。」農試所長林學詩表示,台灣四季盛產各式農產品,選擇食用在地、當令食材,既可以吃得新鮮、吃得營養,也可以減少食物的碳足跡,「鼓勵民眾吃在地、食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