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需要能量釋放 仍須警覺防震(20201222環境論壇-汪中和、賈新興)

醒報編輯部 2020/12/28 18:32 點閱 67889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汪中和(中研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
賈新興(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文字整理:郭淑鳳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我們今天要談談地震,過去曾有滿長一段時間,台灣民眾已經忘記我們會有地震,可是最近一連串好幾次都是有感地震,有人嚇哭了,有人嚇得躲起來,東西也被震得東倒西歪。

我們說居安思危,這些地震再一次提醒我們,不可以放鬆,還是要警覺。首先問一下賈博士,地震的時候你在哪裡?有什麼感覺嗎?

賈新興:其實,最近的一次應該就是12月10日那天的地震。剛開始會聽到地在搖動的聲音,我記得是先上下、再左右晃,那時候我想,到底要怎麼辦?時間蠻長的。後來想到趴下、掩護、穩住這三個口訣,就沒有驚慌。

趴下、掩護、穩住

地震發生的時候,其實不要太驚慌,平常就要留意房子裡比較堅固的地方,找地方趴下、掩護,保護好頭部,盡量不要靠近什麼裝飾櫃,擺了漂亮玻璃器皿的地方千萬不要靠近,然後掩護、穩住。這應該是近幾年來感受比較大的地震。當然,跟921半夜那次的感覺無法比,因為那次搖的時間太久了。

像我是做天氣預報的,平常可以看天氣圖、看電腦模式預測天氣變化,可是面對地震我就真的束手無策。所以我想,平常我們要提醒自己,地震發生的時候要趴下、掩護、穩住,這三個口訣其實蠻重要的。當然,地震的防災避難包還是要準備一下比較好。

問:想起那天晚上,我是先被地震警報嚇醒的,才發現是地震,好像這次很特別,就是警報器先響,然後大家開始緊張,與地震幾乎是同時。

汪中和:對,這次台灣發生規模六點七的深層地震,給半個台灣帶來了震度四以上的這種搖撼,尤其是台北都會區鬆軟,所以搖晃的時間大概長達40秒。高樓地區因為搖幌週期的關係,如果你是住在10樓到20樓之間的話,這種震動的感覺就特別的強。剛剛賈老師講到921地震,那個延續的時間將近有兩分鐘。

大地震釋放能量

我覺得這次地震是對我們台灣一個最適時的提醒,等於是一個防災的提醒,第一個提醒,台灣是一個地震活躍的地方,大地震隨時都會來,地震是不可預測的,所以要隨時做好準備。

這個地震的規模有六點七,能夠釋放出來的能量大概是廣島原子彈5到6個之間。對台灣來說,我們一年大大小小的地震加起來,應該要釋放差不多10個左右廣島型地震的能量,才能夠解除我們地殼擠壓累積的應力。

這次1個地震就幾乎解除了一半,這是非常好的消息,第一它釋放能量,第二,它沒有造成災害,因為它很深層,到了地表以後,它的震度已經減少很多。我們這次幾乎沒有震度5以上的地區,所以對台灣來說,這是一個適時、適量,又能夠提醒大家做好防震工作的良性地震,所以我覺得這是個非常好又即時的地震。

因為台灣最近有幾個異常,從2018年9月以後,台灣有感地震的次數一直偏低,一直到現在都是偏低,這是台灣921地震後從來沒有過的,也就是地震活動偏低的寧靜期。我們的地震能量長時間沒有好好釋放,對台灣來說,是個很大的警訊。可是地震不能預測,只能說現在地震的風險真的很高,我們一定要事先做好準備。

問:謝謝!剛剛汪教授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安慰,雖然我們被驚嚇了,不過這是必然的,一年總有要釋放的地殼能量,不釋放的話更嚴重。我們也要隨時做好準備,如果我們能夠經常有些地震來釋放能量,但是不要造成太大的傷害,對台灣不是壞事,反而沒有地震,你會更害怕。
反過來說,如果非常嚴重的地震,也很嚇人,最近南極洲的地震活動異常,幾乎每天都在晃,請汪教授說明?

南極地震一日千次

汪中和:8月過後,連續3個月以來,南極洲發生了3萬多次地震,非常驚人。平均一天超過1000次。以台灣來說,台灣在2009年以後,跟全球一樣進入地震活躍期。我們的有感地震次數每一年也在慢慢成長,從400多次增加到600多次,然後800多次。最高的話,一年也不過是1000次。

現在南極一天就有1000多次,這是非常異常的情況。從全球的地震活動來看,南極大陸的地震其實不多,因為它不是在板塊擠壓的範圍裡面。這次發生的地震,剛好就是南極半島跟南美洲之間的那個海峽,那邊有一個板塊的邊界,所以是板塊邊界擠壓所造成的一些地震活動。

過去在南極大陸,地震非常稀少,但是因為它位在板塊的邊緣,也會不斷地累積能量,釋放地震。最近這一期,地震釋放能量的規模也有到六的,相當的強。不過,南極在過去也曾經發生過規模八以上的超級地震,那是在2004年12月發生的。

在地震發生的時候,能量大規模的釋放,但是因為南極距離其他國家都非常遙遠,即使它的規模很大,也不會給我們帶來災害。可是,南極如果發生了規模大的地震,卻有可能引發赤道發生大地震的風險,實際上在2004年就有這種情況。

南極地震是在2004年12月23號的時候發生的,接著在12月26號蘇門答臘就發生了規模九的超級強震,不但引起了可怕的地震災害,還造成了整個印度洋大規模的海嘯,當時死亡的人數超過了20幾萬人,那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景象。

地殼正處活躍期

現在南極又發生了這麼頻繁的地震,帶來板塊更加擴張的型態,表示地殼現在進入一個活躍期,如果南極繼續發生地震的話,地球其他板塊邊界的地方,現在就要開始提高警覺。因為它告訴我們,板塊的活躍性正在大幅度的提升。

問:這樣子的地震活躍,不曉得賈博士你看起來,會不會跟氣候有些相依相乘的作用?

賈新興:地震活動除了板塊的擠壓以外,跟整個地球地殼內的地熱溫度應該有關,所以當我們外部的溫度上升的時候,有可能也會引發地震的關聯性。當然,科學上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不過,地震的研究真的更困難一點,它是在地底下,我們看不到又摸不到。

但是天氣,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溫度的上升。像我之前常跟汪老師聊,之前他們進行地震野外研究,實在非常辛苦。關於地震,整個長期科學資料的蒐集跟研究真的非常重要。另外,有時候常會聽到同事或朋友在講,或是網路上有人傳說那種百年大震的傳言,所以根據汪老師的資料,台灣平靜的時間太長,確實有點異常。

需要防災演練

也要提醒聽眾,台灣就在整個環太平洋地震帶,要隨時提高警覺,但是不要太恐慌。我們面對地震、颱風這種天災時,因為我們就在這個環境,我們就是要去適應它,有突發狀況發生的時候,也要隨時做好防災演練,預備應變作為還是需要的。不要緊張,但是要做好準備。

問:最後一個問題比較小,但是很實際。國家現在會發布地震警告,民眾接到地震警告的第一個動作該幹嘛?

汪中和:消防署其實已經提出了,就像賈老師剛剛說的,一定要先保護好自己,所以你在一個地方,不管怎麼,第一個先蹲下來,找東西掩蔽,穩固自己。但是如果你正在活動,譬如說你在炒菜,你在生火,第一個就是要把這些危險的東西關掉,關火關瓦斯,這是最重要的,要保護自己,也保護我們周圍的環境。

所以,地震來的時候一定不要慌,如果有時間,你當然可以把門打開。但是,通常你根本沒有時間去反應,或者是你已經慌到沒有辦法站起來。所以第一件事其實就是降低重心、保護好自己,不要想說一定要去開門。

當然,如果你在瓦斯爐旁邊正在燒東西,當然要立即把瓦斯關掉,這是一定要做的,然後就是蹲下來。現在因為我們的消防、防災的作業都非常好,所以萬一你這個房子因為地震的關係受到傷害,垮了,門打不開,其實都可以破門破窗,把你救出來的。

一般來說,以現在台灣的建築結構,不是很老的房子的話,通常地震來的時候,也許會有破損,但是不會像在地震帶上面,整個垮下來。如果不幸是在地震帶上,那種情況救護就很困難。

問:所以這個時候也不要去拿什麼貴重的首飾、身分證、皮包,大概也來不及了?

預備避難包

汪中和:那個都是避難的時候,也就是說,等到這個強震過去了,如果我們剛好在震央,造成的災害非常嚴重的時候,你一定要離開家裡,這時候你一定要拿著避難包,所以避難包不是地震來的時候當場去拿,而是要離開家庭,我們要去避災的時候必須要帶走的東西,包括維持生命的、照明的、求救的還有醫藥的。

至於家裡面重要的東西,我們平常就把它變成一個電子檔收起來。黃金當然是不可能帶,因為一個救難包大概是15公斤,最重20公斤。小孩子跟老年人的包包還要再輕一點,所以都是放最緊急的,所有重要東西都把它變成電子檔,存在隨身碟裡面,體積又小,也比較安全。

主持人:非常謝謝兩位專家學者給我們的寶貴意見,台灣還是要居安思危,不管什麼狀況,天災人禍都可能臨到,第一要準備好避難包,第二不要慌亂,保護好自己的安全,這些都非常重要。還有一個,剛剛兩位老師沒提到,就是我們要敬虔度日,好好禱告,為國家、為社會、為全球禱告,希望上帝拯救憐憫。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