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輔助中風復健 療程縮短1至2個月

臧品安 2020/12/17 15:01 點閱 4306 次
李先生使用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進行復健。(photo by 臧品安/台灣醒報)
李先生使用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進行復健。(photo by 臧品安/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台北報導】「導入AI協助復健,是中風後手部無法動作患者的新希望!」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主任康峻宏17日指出,醫療團隊引進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為中風、腦性麻痺、脊髓損傷等病人打造個人訓練課程,經過機器人協助復健後,病人有顯著好轉;建議家中有中風或其他腦部受損困擾的民眾,可諮詢復健科醫師安排復健課程,把握積極復健期。

適用中風、腦損傷

康峻宏指出,醫療團隊啟用自奧地利引進的莫札特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AMADEO),利用機器人學習與人工智慧系統打造個人訓練課程,主要針對喪失手指動作功能的病人,適用對象包括中風、腦性麻痺、脊髓損傷、腦外傷、多發性硬化症等,提供手部高密度、高強度且較精巧的活動訓練。

「訓練機器人在設計上,有附一個桌子讓病人放手,並有螢幕跟病人進行互動。」康峻宏介紹,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復健療程會先在病人指節黏貼強力磁鐵,並將手指放在特製的滑軌,病人可以藉由磁鐵導引,跟隨電腦畫面的指示或遊戲,讓手指反覆進行伸展、抓握等動作,達到復健目的。

康峻宏說,以往中風手部功能需復健的患者,進行傳統復建可能需耗時6個月以上,接受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的復健後,療程可提前1至2個月,目前使用機器人復健須自費,一次30分鐘收1250元。

AI搭配傳統復健

「訓練機器人可透過關節活動度、力量、張力、動作控制等評估病人的狀況,制定個人化訓練課程,同時透過客觀數據評估復健療效。」康峻宏說,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能縮短復健歷程,但他也強調不是要取代傳統復健治療,而是要將兩者互相搭配,使療程有能快速溝通、充滿彈性等傳統復健的好處,又有提供高強度訓練等機器人復健的優勢。

使用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復健的李先生受訪表示,107年底因腦中風而右側上肢完全無法動作,後來在醫療團隊建議下,開始使用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復健,經過兩年不間斷復健,現在他已經進步到可以自行綁鞋帶、穿脫雙腳副木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