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老年肌少症 營養師:多吃雞肉

臧品安 2020/11/10 17:01 點閱 4964 次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與紅肉相比,雞肉的脂肪較低,也較容易咀嚼,建議民眾優先選用。(photo by臧品安/台灣醒報。)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與紅肉相比,雞肉的脂肪較低,也較容易咀嚼,建議民眾優先選用。(photo by臧品安/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台北報導】「普遍民眾都覺得隨著年紀大、活動量少,熱量與蛋白質的攝取也應該減少,但實際上預防肌肉流失需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董氏基金會10日指出,粗茶淡飯、挑軟的吃、三餐不定3種飲食型態,容易造成肌肉流失加速,讓長者面臨肌少症危機。營養師許惠玉指出,與紅肉相比,雞肉蛋白質較高、脂肪較低,建議民眾優先選用。

肌少症問題須重視

50歲開始,每年約以0.5〜1%的速度減少肌肉量。台灣銀髮族肌少症盛行率男性23.6%、女性18.6%,研究也顯示,僅臥床休息5天就會導致約1公斤的肌肉組織丟失。董氏基金會今年7至8月訪談近50位長者,分析發現「3大微肌」飲食型態:粗茶淡飯、挑軟的吃、三餐不定,易造成肌肉流失,同時造成肌萎性肥胖,對健康產生加乘的負面影響,加速長者的身體失能、罹病率與死亡率。

「普遍民眾都覺得隨著年紀增加、活動量少,熱量與蛋白質的攝取也應該減少,但實際上預防肌肉流失需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雞肉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且富含豐富的「精胺酸」,有助於改善血管功能、讓血液暢通、讓免疫功能正常運作,相對於服用營養補充劑,從食物中攝取更安全及健康。

建議多吃雞肉

針對預防肌少症,許惠玉表示,銀髮族普遍會遇到咀嚼、吞嚥等牙口能力退化的問題,可以選擇食用較豬牛羊肉容易咀嚼的雞肉;在熱量攝取不足的情況下,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對維持肌肉仍無效,建議銀髮族每天應攝取6份蛋豆魚肉類食物;紅肉裡的飽和脂肪酸較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優先挑選脂肪較低、蛋白質較高的雞、魚等。

關於雞肉食安迷思,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億乘說明,民眾常誤認雞長得快速,是因施打生長激素,但這不符合經濟效益,因此養雞業者並不會為雞隻施打;雞到飼養後期基本上不會給予抗生素,讓雞有時間將藥物代謝,且農政單位會至養雞場進行抽驗,所以民眾不需太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