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之前美中貿易爭端迄今未熄,加上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不但波及各國經濟成長,而且衝擊全球產業供應體系運作。
面對國際情勢動盪及供應安全考量之下,除了造成全球許多重要產業被迫重新布局之外,也引發了中國大陸台商開始移轉生產基地,其中部分台商在「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政策下選擇回流投資。
台商回流有成果
依據經濟部最新公布「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成果」指出,截至目前已經吸引682家企業回流投資,投資金額突破1兆1,235億元,已達成目標1.35兆元的83%,預估年底累計兩年以來投資落實6,263億元;其中,今年三大方案預估落實3,749億元,貢獻GDP 1.7個百分點。此外,則是創造9萬4,050個就業機會,已達成目標11.8萬個的80%。
難擺脫低成本迷思
無庸置疑,過去兩年以來台商回流投資熱潮讓台灣的經濟持續成長、產業穩定發展;尤其台商回流所延伸的購置住宅或廠辦需求增加,已成為拉抬國內房地市場的動能。但是,最近從國內社會論述或媒體報導中可以發現,在迎接台商回流的背後,卻又衍生頗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
首先,面對全球產業供應體系呈現前所未有急劇變化之下,台灣產業長期所存在的結構薄弱限制,針對其需求缺口有否進行盤點?同時有無利用台商回流投資促進台灣產業結構轉型,擺脫供應斷鏈威脅,藉此升級為全球產業供應鏈的整合者,進而提升國際經濟地位?
其次,面對台灣廠商在國際市場上難以持續競爭優勢之下,是否真正瞭解台灣廠商一直無法擺脫降低成本迷失,針對其癥結根源進行歸納,同時透過台商回流投資加速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排除低廉製造思維,藉此轉型朝向創新打造價格優勢,進而提高受雇員工薪資成長。
自長期角度部署
未來台灣產業發展,並不需要以追求比較利益的台商回流,造成持續淪落「平庸型低附加價值經濟」掙扎,而是迫切需要轉型朝向「創新型高附加價值經濟」生根。因此,政府在振興產業策略上,必須捨棄「短暫型、煙火式」思維,而是從前瞻中、長期的角度進行部署,俾讓經濟體質脫胎換骨。
然而,更加重要的是,避免台商回流資金淪為炒作房地價格,擴大社會貧富差距,以發揮台商回流投資之價值。
整體而言,面對已日益嚴苛的國際環境之下,未來台灣若要經濟持續成長、產業加速轉型,其關鍵選擇應包括:落實自由開放路線,消弭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門檻,打造成為國際貿易島;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接軌中國大陸市場轉型,創造產業競爭力;積極尋求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展開多元佈局,避免遭到國際社會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