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美食的同時,我們也在咀嚼一個地方、一位廚師、一道料理;經過無數時光積累、淬鍊的文化內涵及故事,而台灣各地盤根交錯的飲食文化,風格自成一格,而且無可取代,其中除了傳承已久的老手藝,發掘百年老店在堅守傳統之外,也有順應時代潮流的創意口味,為台灣飲食文化注入新生命,讓人們以舌尖,留下感動的記憶。
跟著本書,從正餐到宵夜、從飲料點心到伴手禮,外酥脆、內如麻糬的「黑皮酥皮肉圓」、原為市場魚鋪的「金山陳記」、嘉義耆老都比讚的「金牌川菜」、忠於現撈原味的「小張龜山島」、石門百魚宴的「王朝活魚」、明華路必吃的海鮮熱炒「阿志」、施家班傳承三代的「玄饌宴」。
有古早味老店、北方麵食館子、川菜港點、海鮮熱炒、茶飲點心、特色主題餐廳到涮嘴零食,每一間餐廳、每一道料理都絕對不會讓你失望,放心出發,來一趟難忘的美食之旅吧!
「客家菜絕對不是又油又鹹,而是有很深的文化內涵,每一種食材,都有它背後的習俗與故事。」彩姨客家小館的店長兼主廚陳冠武認真的說:「客家人不只是節儉,而是因為生活在山上、環境惡劣,為了家人的溫飽,不得不辛勞工作。以前做勞力的工作,要油一點鹹一點的菜比較下飯,可以吃比較多,體力才夠。」
客家菜裡的文化
客家人的代表性料理,除了一般民眾熟知的客家小炒、薑絲大腸,各種醃漬物,如醃蘿蔔、酸菜搭配的料理。「客家人沒有肉可以吃的時候,就用醃漬物代替,其中最有趣的就是芥菜、梅乾菜。」
「芥菜、酸菜、福菜、梅乾菜都是同一種菜,如果酸菜是『阿公』,福菜是『兒子』,梅干菜就是『孫子』,新鮮的芥菜就是曾祖父『阿太』囉。」陳冠武用家庭關係來比方。
福菜、梅乾菜
「客家人在稻米秋收後,初冬會在田裡種芥菜(刈菜),等到快過年的時候,就有很多芥菜過年吃。除了煮雞湯、炒薑絲、沾桔醬,一部分會用鹽巴醃製成『酸菜』;可是酸菜也不能放太久,再拿出來抹點鹽巴、晒乾,再裝罐就成了『福菜』;晒福菜時,一部分的葉子,會繼續晒到完全乾,再捲成球狀,就是『梅干菜』,曬乾至完全沒有水份的梅干菜,保持乾燥可以吃到明年過年呢。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工廠做的福菜,不過彩姨客家小館的福菜是我們親戚自己晒的,純手作的福菜,絕對不會有多餘的添加物。我們固定去花蓮玉里的客家庄、苗栗三灣的客家庄,去跟我媽的兄弟姊妹、親戚收福菜。但後來需求量太多了,連左鄰右舍嬤嬤做的通通拿來。到客家庄,大家會看到院子裡掛著、晒衣桿上晾著,到處都是福菜、梅乾菜。」
客家封肉拼燜筍
客家封肉、燜筍,本來是兩道客家菜,怎麼在彩姨客家小館變成了一道呢?陳冠武說:「這本來是廚房廚師吃的菜,因為太好吃就拿出來招待客人了。封肉是這裡的招牌,另外我們每天都有燙雞跟鵝,就用燙雞跟鵝的高湯下去煮筍子,筍子吸飽了雞高湯跟鵝油香,我覺得二個很搭配,其實很多料理都是廚師吃的簡單料理,後來才端出來變成菜單。」
封肉以往是客家人過年的大魚大肉之一,餐桌上只要出現封肉或豬腳,可以算是最豐盛的一餐。「封就是燜的意思,封肉就是放在鍋子裡燜煮的肉」,陳冠武解釋如何做出最道地的客家封肉,取豬腹肉正中間、最最精華的部位,切好先過油上色,再經過滷、蒸手續。客家滷料不用八角、辣椒,以冰糖、醬油、蔥、薑為主,若是沒有吃那麼重鹹,醬油可以酌量少放。
「客家燜筍比較簡單,切成長方型加梅乾菜、高湯下去煮就好,不過燜筍也有季節性,冬天是桂竹筍、夏天改吃麻竹筍,以客家人來說,夏天吃麻竹筍才是最當季的。」
避風塘炒蝦
一般人吃避風塘炒蟹,或是炒大蝦,可能都會有同樣的想法,那些噴香的蒜酥蔥椒,讓人鼻息賁張,但是手拿起蟹腳上剝下勾,好不容易去除了蟹殼,那些蒜酥丁點不會留在蟹肉上,只吃到香氣?這道菜的作法讓人有隔靴搔癢的感覺,只准人用鼻子聞、不給人用嘴巴吃。
而陳冠武的避風塘炒蝦,早已貼心的剝去部分蝦殼,讓客人既有蝦肉吃,也有香辣的沾料搭配。「以前我去澳洲打工留學,那時候我們餐食自理,回宿舍後都要下廚做菜給室友吃,其他外國室友都不會做菜。因為每天做,總要想一點變化,有一位室友是瑞典人,他不懂怎麼吃東方料理,所以我想出了這樣的方法來表現避風塘炒蝦,吃過的人都愛死了。」
為了讓大部分的人都能接受,陳冠武的避風塘跟香港不同,「中、西式合併的料理手法,裡面是蒜酥、麵包酥、辣椒粉及胡椒等8種辛香料,一樣很重口味,但是配飯非常好吃。還遇到客人把蝦子吃完,把蒜酥辣椒打包回家配飯,分做二、三餐來吃。」
什麼是中、西式合併的料理手法?「跟港式的避風塘看起來完全不一樣,我把蝦子剝去中間那幾截蝦殼,留下頭尾,讓中間蝦肉沾粉,讓客人輕鬆一剝就可以吃我準備的香辣沾料和蝦肉,而手不會弄得很髒,帶著西方餐桌禮儀的精神。」陳冠武說:「這就是我一再精進的想法,如何讓客人吃到我要給他們的味道,而不是只把菜端上來。」
美食吸引政商名流
在台南提起阿霞飯店, 在地人人都舉起大拇指,是台南最高級的餐廳之一。阿霞飯店八十年前在成功路上的興濟宮(大觀音亭)旁邊發跡,創辦人吳錦霞以香腸熟肉攤闖出名號。數十年來,叱吒一時的風流人物,無一不是阿霞飯店的座上常客。
包括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連戰、賴清德、柯文哲等當朝政治名流;已逝的文學大師林語堂、諾貝爾文學獎高行健、奧斯卡金獎導演李安、國際美食家蔡瀾等,眾人都以阿霞飯店為品嚐台灣料理精隨的最高鵠的。
用料實在價位稍高
阿霞飯店的第三代傳人,也是味道的靈魂人物、主廚吳健豪,對店內的點滴如數家珍:「我們改過四次裝潢,以前牆上全部掛滿政治人物來吃飯的的照片,你想得到的當朝各黨派的名人,都可以找到,我的姑婆(創辦人)很熱衷政治,人稱她台南奇女子。
大官、地方仕紳喜歡來這裡吃飯,原因有二個,第一是因為菜,跟在地比起來,我們的用料很實在、價位稍高;另一個是要來看那面牆,說:『某某人有來,我當然也要來』,像是名人堂的感覺。」
「每個政治人物有自己必點的菜,蔣經國來過三次,都是吃紅蟳米糕跟香腸熟肉;賴清德來過不計其數,南煎肝是他的最愛。」阿霞飯店不僅是政商名流的朝聖之地,也是國內外觀光客的必訪美食,外交部有重要外賓來台,品嚐台菜首選也是阿霞,「一年總有二、三次外國大官來吃; 我們在日本知名度很高,日本暢銷旅遊書都把這裡列入行程,日本客人最愛的不是別的,是烏魚子。」
讓年輕人愛上台菜
吳健豪說出他對台菜的期待:「我想推廣台菜,但是要用新的方式去接觸消費者。像是上一代就覺得一桌菜可以幾萬,沒有湊八個、十個人不能點菜;新世代的人不理解,他們要高級的氣氛、更方便的用餐,所以台菜需要改變。」
曾經, 傳承的重擔壓得吳健豪喘不過氣,如今的他不僅挑起阿霞飯店的主廚重任,更想扛起發揚台菜的使命,「阿霞飯店的第一家分店:錦霞樓,開在百貨公司裡。
很多人都不看好,因為百貨公司是年輕人逛街的,怎麼改變廚房的流程,訓練廚師從十人份的合菜,變成做三、四人,甚至二人套餐,真的有困難,但是我們做到了,愈來愈多年輕人愛吃台菜,當然,業績也蒸蒸日上。」
三十出頭的吳健豪, 談話間不時流露超乎老一輩的創意:「我要做拿在手上吃的台菜,做輕食、小點, 客人不用進到阿霞。」吳健豪接下政府標案,日據時期的料亭「鶯料理」的重修與重建,打造出「鷲嶺食肆」,讓典雅富有禪意的日式花園,成為台南市中心最靚的景點。「要用新的方式去接觸消費者,這裡沒有座位, 遊客手拿著台菜小點,走進風景融為一體,讓人人喜歡台菜。」
紅蟳米糕
「只要吃過紅蟳米糕,客人沒有不推薦的。」端上桌,肥美紅蟳裡是滿滿的蟹膏,不遠千里而來的食客大喊:「太值得了。」而鬆軟吸飽紅蟳鮮甜湯汁的米糕,滿滿的各種上好食材;撥開米糕,干貝、花菇、金勾蝦、豬肉絲,每一口都芳正有味,讓滿桌的客人笑逐顏開。
阿霞飯店的紅蟳米糕,堅持使用最好、蟹膏最多的紅蟳,為了避免雜味,進蒸爐前才新鮮現殺,還要徹底刷洗蟳殼、蟳腳。吳健豪解釋,蟹腳上的毛會沾泥沙,只要沒清乾淨,連這米糕都不能吃。
我們的米糕比較軟,這是上一輩留下來的做法,讓紅蟳和米糕一起炊蒸,螃蟹的鮮湯會跑到米糕裡面去,所以米糕會比較濕潤。我們不用任何半成品,連吃蟹沾的薑醋都自己調,裡面還要加蝦米,很傷本,雖然客人沾兩下就不用了,但這是我們的堅持。
大火炒鱔魚
廚房爐台上突然爆出六尺火龍,轟隆雷鳴伴隨輕快的鍋鏟敲打節奏,不到一分鐘,爆香的炒鱔魚被笑吟吟的服務人員端出來。在剛接手阿霞飯店之時,吳健豪的炒鱔魚也曾被客人打槍,如今這道代表台南的料理,他早已吃透技術、駕輕就熟,也成為店內的招牌菜。
吳健豪細說從頭:「老一輩作法就憑感覺,沒在算調味料放多少的,後輩只能靠自己去摸索。現在我們改用量匙,讓每讓每個客人來吃都一樣的味道、口感。」這盤炒鱔魚,鱔肉彈牙、洋蔥青翠,芡汁中溫和的酸甜不會搶了纖細的河鮮風味。稍微放冷,味道更濃厚,多層次的享受,盡在一盤鱔魚中。
南部料理的調味重點在「甜」,炒鱔魚講求現殺新鮮、鑊氣火燙,阿霞的炒鱔魚口味用二種醋、五印醋與工研醋,所以層次更豐富。
「勾芡按照古法用番薯粉,老一輩廚師說『熱的時候是芡,冷的時候是湯』,用的就是番薯粉,雖然成本較高,但菜餚稍微冷一點,卻不會膩口。」吳健豪顯露出對台菜的熱愛:「現在很少有人用古法了,但是傳統台菜的內涵,就是這樣豐富,引人一探究竟。」
《出張嘴,環島去:看見餐盤中的台灣風景》簡介
作者:中華美食交流協會
出版社:帕斯頓數位多媒體
出版日期: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