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儒集》電動車世代來臨 台灣政府沒反應?

白丁 2020/10/07 11:16 點閱 3825 次

電動汽車即將取代燃油車成為下一個世代的交通工具,特斯拉發展了17年的時間,今年上半年生産第100萬輛,股價颷漲,成就驚人。然而台灣各級政府在電動車發展過程,各行其是,欠缺統合步調,政策方向不明,坐失了產業轉型商機,也對環保及國人健康造成極大傷害。

健康與環境損害

「巴黎氣候協定」將於今年11月4日生效,每五年檢討一次成效,身為地球村一份子,台灣不能置身事外。WH0將PM10、PM2.5列為一級致癌物,其中交通工具佔境內汚染比例高達30至37%,比工業、燃煤電廠汚染更嚴重。台灣每年因肺腺癌死亡高達8000人,環境汚染傷害,不容漠視。

燃油汽車從油井到汽車消耗總能量是電動車3倍,碳排放量是電動車4倍,比工業、燃煤電廠更嚴重,電動車的能量有效使用率是燃油車的4倍,這也是世界各國全力發展電動車的主因。

各國強推電動車

各國已明訂電動車推動時間,如挪威、荷蘭訂202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日本經濟產業省訂「2025年新乘用車全面電動化」;英國2040年禁售燃油車。中國大力協助特斯拉在上海設廠,並規定所有汽機車廠必須生產一定比例的電動車,特斯拉回報中國是70%產業鏈由當地廠商提供。台灣政府迄今對電動汽車發展,未有長期規劃及遠見,任令業者自生自滅。

兩岸曾經在經貿文化論壇熱烈討論過電動車合作發展,然而現在雙方陷入冰點,除非是無法生產之項目,否則不會找台商供應,例外找台商的項目如:晶片HW4.0找台積電代工;網通IC晶片由瑞昱(2379)提供;和大(1536)減速齒輪;長春集團銅箔;美琪瑪(4721)、康普(4739)鈷、錳、鎳貴金屬;巧新(1563)鍛造輪圈⋯,都是當地企業無法生產之材料或零組件,才找台商供應。

台灣錯失轉型商機

台灣ICT產業強大,本應在電動車發展過程中,取得極佳優勢地位,但是政府沒有遠見,並未規劃具體可行之電動汽車發展方案,任令商機流失,結果不是台商憑自己本事及努力,辛苦搶單存活,政府只會收割成果,根本不會協助業者擴展市場。問題是兩岸關係如果再冷戰下去,未來特斯拉供應鏈的訂單,只會少不會多,遑論其他電動汽車廠的發展商機。

電動車巿場預估2030年全球將達9000萬輛,特斯拉打算包辦2000萬輛,雄心壯志今人佩服。台灣政府企圖心在那裡?沒有人看到。特斯拉今年第三季在台灣總掛牌數已經突破1850輛,超越第一季的1714輛紀錄,而且在台灣已經設立25個充電站,未來將持續增加。預料特斯拉電動車在台灣未來發展,遠景不可限量。

充電椿統一規格

台灣本土車廠裕隆最近完成大幅減資改造,找來鴻海合作華創車電,資本額127億元,將啓動電動汽車發展,打算將汽車產業與ICT資料通產業整合,帶來新創模式。並積極研究電動車充電設備「Yes!來電」,將導入電動四輪及二輪充電椿,為各類汽車業者解決充電難題。

而政府早就該統一規格,卻遲遲不協調汽車業者規範。導致台灣現在充電椿規格紊亂,設置標準不一,加上電動車與一般車位劃分不清,也讓廠商安裝充電椿困難重重。

電動汽車風潮已在全球興起,台灣瞠乎其後,全國政策不明,沒有遠見,不僅沒有產業政策,對產業鏈轉型發展甚至形成阻礙,環境汚染更直接傷害全民健康,政府究竟要什麼時候覺醒,加速推動電動車發展?難道台灣除了半導體產業之外,其他產業都不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