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颶風好發 疫情增添救援難度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0/10/06 11:46 點閱 3065 次

本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染上新冠病毒,並入院治療。這是自1月疫情發生以來,又一件引起全球關注的大事,顯示新冠疫情仍方興未艾。

今年除了新冠疫情,其實地球的環境也極為不好:炙烤全球各地的熱浪,西伯利亞極區與美國西部的森林大火,肆虐亞、非、歐的洪水,強烈的颶風,東非的蝗災,以及地表觀測到的最高溫度記錄,這些都具體的展現出地球生了重病。

暖化導致極端氣候

上個月,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聯合發表了一份報告,指出今年已有數億人受到重大自然災害和新冠病毒的多重影響。統計數字顯示:有5160萬人遭受洪水、乾旱、風暴和新冠疫情的衝擊;230萬人受到火災和新冠疫情的影響;高達4.3億弱勢人口不得不面對高溫酷熱和新冠疫情的雙重打擊。在不到一年期間有這麼多人承受多重傷害,真是史無前例的災難。

並不是所有的自然災害都與氣候變化有直接關係,但是在近年的許多極端天氣事件上,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是人類引起的全球暖化所導致的結果,我們正是這些災難的始作俑者。

高溫熱浪是最直接與暖化現象連結的極端天氣事件;最近的研究就清楚指出,暖化已經使得高溫熱浪出現的機率升高600倍,森林大火的風險增加30%。今年美國加州死谷量測的54.4℃紀錄,從華盛頓州到加州的森林大火,都是過去難以想像的,如今已經出現了。

海溫飆升增強颶風

美國當然並不是今年唯一高溫爆表的地方,6月份北極圈的氣溫升到38℃,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西伯利亞北部極區的高溫從1月份開始,一直持續到如今;在9月中旬,北冰洋的海冰面積也創下有史以來的第2低紀錄,這些都是明確的鐵證。

在海洋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大西洋的颶風季節表現。過去的研究認為,海洋的增溫有如蒸汽機的運作,會使得颶風的能量升高,風速變強,可是颶風的數目不會大幅增加。但是今年大西洋已迎來了25個熱帶風暴,遠高於氣候平均值的13個,其中還有9個屬於颶風的等級,如此活躍的情況不但跌破氣象專家的眼鏡,也不得不重新檢討過去研究的缺失之處。

除了大西洋的颶風,今年5月南亞遭遇20年來最強的「安攀」(Amphan)氣旋侵襲,暴潮巨浪加上豪大雨的洪澇,影響了印度與孟加拉交界地區1500萬人,二國都災情慘重。

疫情救災雪上加霜

在世界各處所發生的巨大天災衝擊下,今年還因為新冠疫情的流行而增添救援的難度。因為在救災行動展開的同時,讓政府極為頭痛的是,在新冠病毒的肆虐下,要如何安全地疏散並安置百萬人口?救災人力的資源配置如何妥善安排?緊急避難所的防疫措施是否完善?除了受災者,救難者也有染疫的風險。

不論如何,新冠疫情給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提醒我們面對未來不斷高漲的極端天氣衝擊,務要及早縝密的計畫,並要更具彈性的去因應複合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