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行為可預防 數據顯示有降低

祝潤霖 2020/09/06 15:17 點閱 3949 次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右)強調,自殺是可預防的,左起立委邱泰源、衛福部次長李麗芬。(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右)強調,自殺是可預防的,左起立委邱泰源、衛福部次長李麗芬。(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世衛WHO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約80萬人口死於自殺,1億多人因自殺事件深受影響!」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6日指出,台灣自殺死亡率從2006年4,406人(每10萬人19.3人)最高峰,到2019年下降至3,864人,顯示自殺是可透過努力預防的,更需要周遭親友的主動關懷。

一問二應三轉介

李明濱指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從2013年便開始推動《自殺防治法》,並廣邀精神醫療、公共衛生及法律領域專家學者共擬提案版本,陳請立法委員提案;在朝野立委努力下,終於於2019年5月31日三讀通過,同年6月19日生效,今年8月6日發布施行細則,「整合中央及地方政府資源,定能提升自殺防治成效!」

「在民眾所身處的群體中,可能就有許多情緒困擾而需求助的親友。」李明濱強調,若能透過網路媒體的特性加強宣傳「自殺防治守門人」訊息,儘管無法見面仍能傳遞力量,幫助建立對自殺防治的正確認知,同時發揮「一問二應三轉介」技巧,「簡單的一句關心,都可能幫助處於自殺風險的當事人看見希望。」

善用心情溫度計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主任廖士程指出,與2018年相比,2019年男性自殺死亡人數增加3人,女性則減少4人;15~24歲青少年族群增加47人(增幅22.4%),65歲以上老年族群增加5人;2019年自殺通報總計3萬5,324人,男性佔35.4%,女性64.6%,「除了情感問題與精神疾病外,校園問題也成為主要原因。」

「與2019年調查相比,具情緒困擾的民眾從8.3%下降至5.9%。」廖士程表示,全國約有12.1%(約247.4萬人)之15歲以上民眾曾出現自殺想法,另有2.2%(約44.3萬人)曾於1年內認真想要自殺。此外,45.4%民眾表示過去1個月因疫情感到壓力,其中24.8%為日常生活壓力,23.4%為工作/經濟壓力,值得注意。

廖士程舉例,有一種「瑞士乳酪」理論:每一層關懷網都有可能擋下自殺意圖,但也都難免有缺口,當所有保護因子的缺口連成一線時,就可能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這時要從人道主義出發,避免反射性責怪『最後一片起司』。」建議善用心情溫度計BSRS-5(簡式健康量表),每個人都有機會幫助到身邊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