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國際疫情嚴重,讓台灣出口、製造業受損,政府決定再推2100億的『紓困3.0』幫助產業度過難關。」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在院會後宣布,院長蘇貞昌決定再推2100億的紓困方案,包含防治經費383億元、紓困振興經費1,717億元,將會用在補貼企業員工薪資與營運資金、疫苗研發、觀光產業補助等地方。
繼續支撐國內產業
丁怡銘轉述院長裁示說,國內已連續超過101天本土零確診,但全球確診人數已突破1500萬人、死亡超過60萬人。在美國、巴西、印度,都持續創下新增確診案例數的新高,鄰近的日本、韓國、香港等區域,疫情也都還在上升中。
全球疫情未見趨緩,國際經濟成長動能疲弱,美國、日本與歐盟為挽救其經濟與失業問題,6、7月間分別再度追加預算30兆、8.8兆與60兆台幣,幾乎都是該國史上最大規模的追加預算,雖然台灣在疫情影響期間,股市還是呈現上漲、減班休息也逐漸下降、經濟成長率上升、外銷訂單也開始回溫。
但製造業、貿易服務業、會展產業、以國外旅客為主的觀光運輸業等,仍持續受到國際局勢衝擊,為協助艱困產業,並超前部署各項防疫措施,行政院再度提出第2次追加預算,編列2,100億元,包含防治經費383億元、紓困振興經費1,717億元,辦理員工薪資與營運資金補貼、疫苗研發採購等。
紓困標準與之前相同
針對媒體提問經費分布狀況,主計總長朱澤民表示,經濟部約1300多億,會應用在薪資、營運成本補貼與研發固本方面;衛福部編列373億,主要會花在加速疫苗研發,交通部也有提出觀光業、遊覽車相關的補助;教育部針對運動產業也有陸續提出紓困、振興的預算。
「紓困標準與之前相同。」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紓困的標準還是營業額衰退50%,至於比較的基準,如果是7月開始申請的話,可以用今年1-6月任何1個月的營業額,或是去年1整年任何1個月的營業額進行比較,而水電費的補貼標準還是跟之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