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登革熱激增 小心病媒蚊傳染病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0/07/21 11:14 點閱 2485 次

全球新冠肺炎病毒的疫情迄今已經有1400多萬人確診,勢態還在邁向高峰,自然是各國政府竭盡心力防疫的焦點。另一方面,今年的高溫、洪澇災害特別突出,連帶造成另一層面的公共衛生危機,也不能不防。

高溫病媒溫增加

最近美國有2個州出現了由蚊子傳播的詹姆斯敦峽谷病毒(Jamestown Canyon virus)疾病,患者的主要癥狀包括發燒、容易疲勞和持續頭痛,嚴重的還會導致腦炎或腦膜炎。過去這種疾病相當罕見,近年患病的案例卻不斷上升,主要的因素就是受到氣候極端變化的影響,導致蚊子傳播病毒的風險大幅提高,特別是在炎熱季節的期間。這是不能輕忽的警訊,提醒我們要加以留意。

蚊子是地球上對人類最致命的昆蟲之一,每年有7億多人會感染到蚊子所傳播的疾病,造成約100萬人因而死亡。而當前的氣候暖化使得地表的氣溫節節升高,更長、更熱的夏天就表示蚊子更為活躍,活動範圍更廣,病毒的複製也更快;加上人類生活的環境不住的向外擴張,有更多的人生活在森林的週邊環境,進一步推動蚊子傳播疾病的快速增加。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就證實,與1950年代作比較,地表的暖化已使得最近10年來埃及斑蚊的病媒能力增加8%,白線斑蚊病媒能力增加10%;並且這些病媒蚊在一年之中具有威脅性的月份也明顯變長;例如,登革熱的發生率在過去50年內已經激增了30倍,就是最典型的明證。

登革熱病例激增

暖化對公共衛生的負面效應在我國非常明顯。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的資料,氣溫升高導致近年我國的日本腦炎和恙蟲病發生個案大幅增加;同樣的,高溫也與登革熱、腸病毒重症、桿菌性痢疾等發生率快速增高密切相關。不但我國本土病例的衝擊大,境外移入的病例數也屢創新高。

臺灣登革熱主要病媒蚊就是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然而近年因暖化帶來的高溫造成這些病媒蚊一年四季皆能活動、繁殖,另方面不斷發生的短時強降雨事件,又使得積水橫生,病媒蚊的孳生源難以清除。不僅如此,這些病媒蚊也能傳播如屈公病、茲卡病毒感染症等多種傳染病,成為維護公共衛生不容忽視的議題與挑戰。

夏秋濕熱成溫床

今年入夏以來,臺灣的高溫不斷地屢創紀錄,加上午後強勁的雷陣雨與臨近的颱風季節,提醒我們在整個夏季和秋季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盡量避免被蚊蟲叮咬,也是預防蚊蟲傳播疾病的最佳方法。

按照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建議準則,為了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我們要盡可能清除住家及週邊容器和環境的積水,使用對環境友善的殺蟲劑,穿著長袖襯衫和長褲,裝設防蚊蟲的紗門窗。只要持續不懈做好這些工作,就能大幅減少蚊子的數量、降低病媒蚊的密度,以及減少傳染病的風險。
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又健康的度過病媒蚊的致病高風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