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男求偶焦慮 社會價值誰定義?

邱慕天 2020/07/07 14:34 點閱 3266 次

《批踢踢》近日推播了一篇熱門文章,是一名約30歲男性發文自曝「求偶焦慮」。他說自己是名牌前段國立學/碩畢業的新竹高科技人士,身型外觀和生活習慣都無不良缺陷,小有經濟能力且工時正常與家境殷實,可謂有錢、有閒,還有質。無奈自己大學以來一路單身,因此浮躁失眠,到了想「買春」宣洩和憂鬱的程度。

難找到交心異性

與以往刻板印象不同的是,事主不單並非興趣單調的工程宅男,對於電影、音樂、電玩等藝術愛好還頗有品味,更不是沒有利用交友平台主動出擊配對。

他感嘆自己不乏女性示好,但要不幾乎「都是年紀比我大、急著想結婚生子的」的情感坑洞或投奔飯票類型,就是話語興趣完全不對胃口的時下大眾女生(愛好韓劇、追星、出國旅遊、星座、跑趴…等),使他不知何處能盼到心中那種「兩人世界」交心的戀愛。

我發現自己跟這位事主的藝術品味頗有類同,也能體會和他口中兩種「框架」之女性的磁場差距,更曾在相近階段焦慮過,用網路上雞蛋裡挑骨頭的標準自我批判。這是一道「社會認同」與「擇善固執」的二選一難題,但轉念開始「肯定自我」與「輸出價值」,不但能為單身生活打開人際關係新路徑,我也在這過程中完全一掃「自我虧缺」的負面心境。

多聞者易交友

伴隨網路成長的一代,很早就被曝光在眾多志趣與愛好選擇下。年少時為了與人結交或融合群體或曾「削足適履」過;但到了年過30,終究會對自己的「生活風格」發展出一套說服系統或「依賴路徑」。難免不少「獨善其身者」是屬於框架較窄小、厚實的人,需要積極打破同儕群體才能找到與知音共鳴。透過主動發聲、分享所學所思,會遇其他愛好新知以及志同道合之友。

古曰益友有三:「友直,友諒,友多聞。」如果那些自我陶醉的品味,是流於孤芳自賞、只等有緣異性來費力解鎖撬開心門,那心態自然要孤老終生。而一個願意用熱情地去經營和分享的人生學思心得的「多聞者」,更容易引人結交。這樣的人生命中有「好消息」要傳遞和感染周遭,骨子裡有著我稱為「福音派」的熱情靈魂。

不求浪漫更浪漫

「直、諒」之友則是不帶功利和討好心態、甚至甘願「自找麻煩」的助人者,而助人正是快樂之本。聖經著名單身使徒保羅向「沒有家累者」嘉勉:他們身懷「更豐富的本錢」能實踐愛人愛神教導。這非僅指狹義宗教虔誠的表達,更是智慧的生活哲學:「你羨慕別人攜家帶眷,人家還巴望不得你一個人生活得豐足開闊呢!」

單身者的財務與時間餘暇,若只「功利」地用於使自己慾望滿足、或「討好」潛在交往對象,難免把世界經營得無趣,而且總吸引到比自己還要算計的人。反之,當把關顧的資源能力用在零浪漫關係期待的中輟生、移工、同性戀朋友、陌生網友時…,生活頓時就浪漫了。

淬鍊「敬虔派」的高貴靈魂看似要求消耗很大的道德意志,但實際開始行動時,世界回饋的往往遠比你給予它的更多,而這當然,也會包含願與你交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