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儒集》裕隆汽車斷尾求生 改朝電動汽車邁進

白丁 2020/06/18 18:07 點閱 2534 次

裕隆汽車今年股東會大動作打銷虧損244.65億元,並拍板決定納智捷退出中國市場,斷尾求生,董事長嚴陳莉蓮動作及魄力之果斷,震撼股市及工業界,並決定與鴻海合作,全力發展電動汽車,方向正確,得到投資人之肯定,並期待裕隆早日成為浴火鳳凰,再造台灣汽車產業奇蹟。

忍痛收掉中國市場

平心而論,納智捷是裕隆汽車前董事長嚴凱泰生前引以為傲的成就,也曾順利打進中國市場,2015年最高峰曾經年銷售6萬台,但是後來遇上市場競爭壓力太大,2018年驟減至5400台,2019年更減至2000台,裕隆納智捷前後10年在中國投入的150億元,幾乎全部燒光。

此時嚴陳莉蓮面對的是情感與理智的天人交戰,情感上納智捷曾經是丈夫嚴凱泰生前的驕傲,在她手上結束,當然不捨與難過,理智上明知中國市場競爭太激烈,尤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預估全年度汽車巿場將減少7.2%的銷售量,納智捷更沒有生存空間,如果再不果斷處理,後續財務虧損將更加惡化。如今她選擇斷尾求生,讓人不能不佩服她的勇氣及膽識。

如何發展電動車?

這次裕隆將資本額從157億2920萬元,減資到100億元,減資比例高達36.4239%,並動用特別盈餘公積151.45億元,幾乎耗盡裕隆集團歷年來累積的獲利,所幸裕隆還是資產股,在南投、新店、桃園都有大片土地尚未開發,而且也沒有資產重估,應該還是有能力再整頓財務,重新出發。

不過裕隆現在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發展下一個世代的電動汽車,尤其世界各大汽車公司如Tesla、Nissan、Toyota、GM、BMW、Mercedes 等,都已經推出不同的電動汽車,每年都有倍數的成長率。

政府無具體協助

疫情下,許多國家如美國、挪威、中國等,都大量補貼汽車公司,或提供消費者可觀的購買車(含燃油車)補助,唯有台灣政府一直沒有具體的輔助電動汽車發展辦法,裕隆汽車要在電動車領域尋求生存發展,也倍感壓力。

電動汽車帶動車用半導體、車用鏡頭、感測裝置、電池、馬達零組件產業鏈發展,對國家工業及經濟有相當重大意義。如今裕隆集團董事長嚴陳莉蓮勇敢踏出整頓集團財務及業務策略重要的一步,後續政府如何提供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同樣重要,尤其在技術研發,或獎勵政策上,如何讓我國電動車產業有更好的競爭機會,應該是重要課題,至少不要輸給其他國家的獎勵汽車工業辦法,才能讓汽車業有再獲重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