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綜合報導】歐盟能不能維持運作,全看德、法紓困案會不會通過!德法近日宣布,要對歐盟會員國進行5000億基金紓困,此提案只要全體會員國通過就可以執行,不過目前遭到奧地利、荷蘭等國反對。《歐洲新聞網》分析,雖然加入歐盟的好處多,但共識決的體制導致決策遲緩,如果在紓困方案膠著太久,可能不利於歐盟的日後運作,影響存續。
各國期待紓困帶動經濟
根據《歐洲新聞網》報導,德國、法國近日通過了5000億的基金紓困,將會從公開市場中發行債券募集資金,並以各國受創程度為是否優先紓困的評斷,讓受創嚴重的國家可以優先獲得紓困。原本嚴守財政紀律的德國,對所謂類似「新冠債券」的大規模紓困方式向來感到反感,不過在疫情讓歐盟搖搖欲墜的情況下,最終還是同意了方案。
德國人面臨災害,習慣將錢從銀行提出來應急,留在身上用。雖然歐洲其他地區還是習慣將金錢存在銀行,但整體性的消費力降低是不爭的事實,歐洲陷入經濟衰退、人民緊守財產下,難以刺激消費的方式促進經濟循環、復甦,因此5000億的紓困對於許多會員國來說,都是殷殷期盼的及時雨。
共識決效率不彰
《金融時報》分析,這項提案需要歐盟全體27個會員國同意才能實施,但目前以奧地利為首,加上荷蘭、丹麥與瑞典反對這項提案,他們認為可以紓困,但是必須要以借款的方式,還要逼迫許多債務纏身的國家(西班牙、義大利等)進行改革,否則只會讓債務惡性循環的問題更加嚴重。
但是《歐新網》分析,如果這項具有野心的計畫可以迅速通過,將會是歐洲整合的重要一大步,但歐盟傳統的共識決體制造成決策時間冗長、效率不彰的問題,在此刻將被無限放大,基金的詳細執行模式,如何分配都尚未有定案,也是外界擔心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