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指考超篩 學者:增名額、級分

祝潤霖 2020/05/26 17:01 點閱 16809 次
「這所學校」副教授尹蓉先表示,如有學生進了台大醫學系,陽明、高醫的分數可能被打很低,預判標準造成審查不公。(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這所學校」副教授尹蓉先表示,如有學生進了台大醫學系,陽明、高醫的分數可能被打很低,預判標準造成審查不公。(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增加考試鑑別度,由15級分增加到30級分,指考名額也增加到50%。」國教行動聯盟26日指出,要解決指考超篩的問題,就要增加考試鑑別度及各科級分數,級分數應該從15增加到30;志願數不能太少,才能解決科系震盪亂象;且有鑑於學測弊端仍多,指考名額應增加到50%。

解決科系震盪亂象

律師張致祥指出,今年數學滿級分激增至14,489人,那理工科學校老師要怎麼挑出想要的學生呢?答案是從錯字挑,結果變成國文程度比較好的出線。此外,108課綱多了學習歷程,把高中3年成績都納入考量,但有學生可能因疫情被隔離2個禮拜,回來後考試就考差了,回頭檢視學習歷程時,壓力有多大?應該暫緩實施。

「例如學生若要進政大歷史系,他不知道英文要不要讀。」副理事長陳國祚說,因為107年英文好很重要,但108年又變成不重要,學校不知道會招到什麼專長的學生,學生也不知道該怎樣準備,要解決這個問題,級數就要增加,否則因為級數沒有細分,就可能一次篩選很大區段的學生進來,造成學校學生雙方困擾。

陳國祚指出,一階段申請有其不穩定性,去年跟今年招到學生的PR值變化5%以上的佔26.27%,如台大護理系去年PR值78.94%,今年掉到50.51%,造成大家恐慌,去年高的今年不敢填,解決之道就是要讓大家敢填,志願數不能太少,篩到前面6個之後機會就讓給別人,喜歡的就先填,可以解決科系震盪。

學測不如指考公平

曾擔任書審及口試委員、自稱「這所學校」的副教授尹蓉先表示,學校要求的書面審查表格上,會標註家長職業與戶籍地等,如果家長是公務員就加分,台北的分數會比花蓮高,因為預判外縣市不會來就讀。又如有學生進了台大醫學系,陽明、高醫的分數可能被打很低,因為學校會判斷他一定進台大,「但這個學生一定進台大嗎?」這些預判標準都造成審查不公。

「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辭職其實是替罪羔羊,他也要為鑑別度不足負責,但超篩還是要歸責於招聯會跟教育部。」監事長王立昇指出,去年美國名流及華人富豪被指控支付650萬美元讓女兒進入史丹佛大學,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如今清大指考名額只剩20%,顯然太低了,有可能發生舞弊。

「增加考試鑑別度,15級分增加到30級分,指考名額應增加到50%。」理事長陳鐵虎表示,各校都希望學測就把名額定下來,但指考名額就變少了,弱勢學生在學測階段落入敗部,可能在指考翻身,但限縮指考名額讓貧窮子弟沒辦法翻身,貧窮變成世襲,這是社會很不可取的現象,對國家競爭力也是很大的損失。
cari
國教盟副理事長陳國祚(右)說,學校不知道會招到什麼專長的學生,學生也不知道該怎樣準備,要解決級數就要增加。(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cari
國教盟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國內知名大學指考名額只剩20%,顯然太低了,有可能發生舞弊。(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c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