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資料成為新財富 各國搶占在地化

張瑞雄 2020/05/19 18:18 點閱 2438 次

上網愈來愈方便,很多資料垂手可得,因為它們都放在「雲端」。可是你知道你的個人資料或企業的營運資料是放在哪一個國家的雲端呢?那些儲存我們資料的伺服器是否安全?未來的社會誰能夠控制存儲我們資料的伺服器,誰就可以控制著未來的全球經濟以及我們的生活。

新的財富形式

在去年6月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了一項建議,支持跨境資料的自由流通,印度、南非和印尼等國拒絕簽署。當時的印度外交大臣將資料描述為「一種新的財富形式」,以解釋該國不願簽屬的理由。

這不是孤立單一的事件,川普總統與中國的貿易戰以及美國與印度和歐洲的關稅之戰,在冠狀病毒危機爆發前的幾個月主導了全球金融話題,病毒大流行讓貿易戰暫緩,但病毒過後的下一場貿易衝突已經開始醞釀,而且不僅涉及產品關稅,它將著重於資料的在地控制。

資料在地化

愈來愈多的人口眾多的新興經濟體,例如中國、印度、尼日、印尼和南非等,正在利用它們提供的市場,來要求外國公司將它們從這些國家收集的資料保留在其境內,而不是存放在外國的伺服器上,這將導致「資料在地化」的緊張局勢加劇,尤其是對美國而言。美國在金錢實體上存在全球貿易逆差,但在資料服務方面享有巨額的貿易順差,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全球資料的控制。

印度總理莫迪稱資料為「新黃金」,中國訂有13條涵蓋生活各個領域的資料本地化法律,所有有關中國國民和基礎設施的資料都必須存儲在中國境內,很多其他國家也開始有類似的要求。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世界各國已經意識到資料作為新石油的力量和價值,並正在努力想辦法把這新石油留在國內,避免外國勢力的干擾與運用。

資料市場爭奪戰

這場全球資料市場的爭奪戰,尤其是在人口快速增長和資訊網路逐漸普遍的市場中,資料保護措施只會更加激烈。例如印度的資料成長量在2020年預計是以全球速度的兩倍增長。然而新興的資料戰仍然是一個未被充分認識的話題,資料的控制將牽扯到從人身安全、隱私問題到國家安全和國家主權,這將是世界各國的重要議題。

上週川普政府採取行動阻止向中國華為運送半導體,從戰略上使華為無法利用美國某些軟體和技術來生產產品。FBI於5月13日宣布對中國駭客進行調查,認為駭客針對美國醫療保健和製藥公司,目的是竊取與冠狀病毒藥物有關的知識產權,這些都只示未來更大的資料爭奪戰的前序而已。

資料在地化對國家具有戰略價值,但在地化讓自由貿易打折,也讓極權政府更容易取得資料,導致對個人,異議人士和少數群體的大規模監視或資料濫用。另外資料中心通常耗費大量的水電,對於資源缺乏的國家也不是好事。所以未來要顧肚子還是顧資料,將會是很多國家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