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分享坂本龍一的自傳《音樂使人自由》,談到音樂能讓人釋放心靈,認識自我,達到真正的自由。令人聯想到一首由舒曼、布拉姆斯、狄特黎希共同創作,標題為《F.A.E奏鳴曲(Frei abereinsam,自由,但寂寞)》的為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
獨處時才能體會
「自由,但是寂寞」。這句話是布拉姆斯好友、19世紀偉大小提琴家姚阿幸(Joseph Joachim, 1831-1907)的座右銘。音樂使人自由,但多數時刻,音樂還是只有獨處時刻,才能體會明白的東西,只有自己能分享給自己。
坂本龍一也說:「自己深深為之著迷的音樂,身邊卻沒有一個能夠共同分享的朋友;在學校沒有,回到家裡仍是沒有。我只有自己看著樂譜,斷斷續續的彈奏,思考為何會是這一個音符,感覺就像是獨自與音樂對話。…」
音樂的情緒波動
尼采說,沒有音樂,生命是個錯誤,基本上我認為這句話是成立的。音樂使人自由,沒有自由,人的生命將是個錯誤。音樂使人透過音樂認識自己,解放心靈後,從而獨立於物之外,達到一種自由,雖然確實有時候這個過程是寂寞的。
雖然如此,布拉姆斯後來寫了首作品,用了另外的動機「freiaberfroh」(自由,但快樂),來回應姚阿幸的「自由,但寂寞」。不過對我來說,這是並行不悖的,音樂使人自由,使人快樂,或許也使人寂寞,而寂寞與快樂時常是並存著。
我聽巴哈嚴謹對位的複音音樂,陳明章(與1990年代的陳昇)舉頭三尺有神明的音樂,乃至Bob Dylan雋永深刻的民謠搖滾,乃至Massive Attack深邃暗黑的Trip-Hop,乃至Ornett Coleman沒有邊際的自由爵士樂,所經歷的過程是一樣的,那種偉大音樂必然賜予人類的解放過程。
母親植下音樂晶片
在我的人生路上,我嚴格要求自己要當個謙遜的人,但對音樂,我認為我可以不羞赧地說,我可以知道那些音樂-無論它是屬於何種類型-是優異的、偉大的、精彩的音樂,那些音樂可以振動我的心靈,猶如靜室裡輕輕撥了個弦,可以鎮日迴音。
就這一點來說,我感謝我的母親。我的母親也熱愛音樂,她不會像我一樣,講一大堆關於音樂的大道理(羞),但她很能理解音樂對人的重要。小時候母親讓我學鋼琴,僅管40年後,技術仍零零落落,音不成調,但母親彷彿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植下音樂晶片,自此有很長的一段歲月,我沒有察覺這個晶片的存在,等到人生困頓時,這塊晶片突然發亮,照亮了我往後的人生。
此曲只應天上有
也因此我想推薦我所聽過,最溫暖,最美麗,也最深入人心的音樂,剛好全部都在一套唱片裡頭了:曲目是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法朗克小提琴奏鳴曲,由上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與鋼琴家「歐伊斯特拉夫+李希特」的組合演出。
如果你一直無法體會「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的意義,就聽這兩位大師的演奏吧!他們的演奏會讓你徹徹底底地體會:這是來自天堂的音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