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各國賽事經驗 台灣職業運動待革新

陶以哲 2020/05/05 13:30 點閱 2556 次

上周SBL最終戰,台啤笑納冠軍金盃,惟過程慘不忍睹,老牌球隊裕隆慘遭血洗39分,感覺是兩個不同等級球隊交流,完全沒有冠軍賽該有的對抗張力。優質職業賽事應要讓觀眾進入渾然忘我境界,捨不得離開運動現場,在家直盯電視轉播不放、賽後持續熱切追蹤相關報導;種種環節是專業,仰賴經營頭腦,更需現代運動深度理解。這次SBL打成大比分差距,對裕隆球隊本身是不想記住黑歷史,讓籃球迷搖頭失望,也引發筆者有著些本國職業運動發展想法。

仿效他國成功經驗

西方強國透過自身強項、創造歷史與文明。奠基於高度資本社會信仰,歐美過去發明眾多經濟活動與金融商品,近年「金融資本主義」轉向「數據資本主義」,講求透過大數據(big data)重新定義市場、商品、利益與價值;其中,美國是箇中實作之王,而職業運動產業為其資本主義極致展現。

光以北美四大職業運動(NBA、MLB、NFL、NHL)一年四季驚人室內外運動賽事場次,經年累月數不盡攻守數據累積,反映山姆大叔自我不斷顛覆與創新。

談全世界最吸睛籃球賽,非NBA莫屬;論全球頂級球星,無人能出Lebron James、Stephen Curry其右。有比較、有傷害,許多人願意熬夜看NBA、花幾萬元看現場,然而,對SBL興趣缺缺,甚至獲贈免費賽票,也未必有意願進場。本國職業運動困境,技術與軟硬體是原因,但在別人早訂好遊戲規則下玩,能走多遠?

走出自我獨特性

19世紀末麻州春田學院體育教師 James Naismith因冬季戶外酷寒,受命發展新型體育運動,以俾學生室內活動需要,他巧妙運用現有資源,發明籃球運動,誰能料到100年後籃球已是風靡全球主流活動,甚至成為可維生職業。

再舉1960年代前跳高運動,主技術為腹滾式、剪式,美國選手Dick Fosbury自創「背向式」技術,被當時人們認為可笑,甚至被媒體形容成「全世界最懶跳高動作、如同魚在甲板上打挺」,但Dick不斷精進助跑與跳高技術,1968年墨西哥奧運跳過2.24公尺拿下金牌,讓背向式成為後來跳高主流動作。

吸收內化創新

筆者幾年前參加台日韓運動教育國際年會,在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研討並聽取分享,頗有學習心得;特別注意到一群韓國體育工作者,有著對西方主宰下主流運動之反思,並勇於提出新創運動構想並努力推展著。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臺灣推職業運動,應深思吸取西方運動精髓後,如何進一步內化、甚至反芻新意。「複製學習、反思實踐 、提出新解、由邊陲到主流、區域外甚至全球化。」終究,當固有模式下競爭無法超越,自創新局或能找到自我與真正解放。

近期臺灣職業運動因疫情受世界運動迷、媒體關注;惟短利長空、應可預期。長期來看,本國職業運動發展仍需有志之士,伯樂千里馬,能思、肯試、敢作,除透過產官學端集思廣益、跨界合作,更需解構現代運動元素、透過跨領域科學工藝角度,進一步建構新興運動項目可能。藍海無限,事在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