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WHO的功過分析+藥局的困境(20200415晨間會議記錄)

醒報編輯部 2020/04/15 11:20 點閱 4652 次

2020晨間會議紀錄
主席:社長
紀錄:陳是祈

每日新聞話題:

祐任:
1.配藥還得包口罩全台240藥局申請不賣罩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74456
回應:藥局賣口罩本來就賺不到半毛錢,甚至可能排擠原有的業務。隨著口罩產量大幅成長,加上網購、自動販賣機愈來愈普及,在藥局排隊買口罩的人潮將來一定會減少。不過就算政府解除對口罩工廠的徵收(可能在6月底),口罩實名制不太可能取消,也必須要有實體通路存在,未來藥局負擔的角色是什麼?以及這一陣子有多少藥局申請不賣口罩?可持續關注。

2.宏達電孵VR小金雞協助武漢肺炎疫苗研究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004140259.aspx
回應:HTC市占率直直落的原因之一就是跑去做VR,忽略原有的手機研發。沒想到VR不是只有玩樂,也可以協助疫苗開發,應用值得期待。

凱文:
1.疫情衝擊鳳梨外銷屏縣府拓展日本市場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74537
回應:鳳梨成功外銷可看出疫情之下經濟還是有發展空間,政府能集中資源幫助農產業優先外銷。

2.落跑台商拒繳100萬!9筆土地遭查封限制出境
https://news.ebc.net.tw/news/living/206180
回應:落跑不繳規費實在不可取,政府是否有掌握相關個案或證據?
社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也很委屈,自己並非確診,為什麼要被當犯人一樣關起來?

翔禾:
1.台灣廣告登紐時世衛大動作13點聲明回應
https://udn.com/news/story/121061/4492697?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回應:廣告本身雖然剛開始有些爭議,不過後來連蔡英文都發文表示感謝,或許可以代表台灣。世衛雖然大動作回應,可是感覺又有雙方各說各話的感覺,可以觀察之後WHO的動作。
社長:
一、台灣其實一直都有和WHO做技術交流,但就是無法參與正式討論,台灣所要的會員資格跟WHO能給我們的不一樣。
二、老實說,WHO沒有權力決定台灣能不能加入,只能看中國的態度。關於台灣是否加入,跟華航是否改名一樣,都是假議題。要加入WHO,成天吵架是沒用的,無論如何訴諸人道都沒有用,因為鑰匙在中共手裡。
另外,華航是不能改名字的,一旦改了名字就要關門大吉了,因為航權要全部重新談判,這部分政府都沒有告知民眾,只是鼓動民粹。

2.IMF下修我GDP至-4% 學者:恐未考慮到我國疫情控制佳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492427?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回應:需要考慮的面項也很多,台灣紓困的規模可能也是IMF考量的點。內文也提到,醫療產業目前是高風險產業,政府也要好好照顧。可以觀察之後的經濟數據,變問官員意見。
社長:台灣終究是一個靠全球貿易與分工的國家,沒有主力的產品,很難獨自被看好。

潤霖:
1.藥局遭訴擁千片口罩卻不賣藥師母:不要活了一直賣?
https://tw.news.yahoo.com/%E8%97%A5%E5%B1%80%E9%81%AD%E8%A8%B4%E6%93%81%E5%8D%83%E7%89%87%E5%8F%A3%E7%BD%A9%E5%8D%BB%E4%B8%8D%E8%B3%A3-%E8%97%A5%E5%B8%AB%E6%AF%8D-%E4%B8%8D%E8%A6%81%E6%B4%BB%E4%BA%86-%E7%9B%B4%E8%B3%A3-065929204.html
回應:藥局也有藥局的辛苦,不是只有買口罩的人有防疫需求,藥局有賣藥的本業,還要兼顧賣口罩,實在是不容易,有情緒的恐怕並不只這間藥局而已。

2.瘟疫助燃的醫療暴力?印度攻擊醫護的「防疫暴民團」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491295?direct?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index
回應:依此反思,雖然台灣網民也諸多不理性行為,但多半基於一股義憤,即便有時失去理智,但像打醫護這類行為,終究只是個案,不會像印度成為集體行為現象。

是祈:
1. 外交部:將援贈澳洲等新南向國家160萬片口罩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4140394.aspx?utm_source=cna.facebook&utm_medium=fanpage&utm_campaign=fbpost

2.川普宣布:WHO給全世界錯誤指導停止贊助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4492721
回應:這樣大動作宣布,究竟WHO會如何因應,其他國家又是怎樣回應,都值得觀察。
祐任:
一、川普說美國捐錢給WHO是最多的,但有報導指出捐錢的算法不是很公正。
二、WHO的爭議不是第一次。之前有紀錄片說,WHO很大部分的贊助來自藥廠,在H1N1時,就發生為了要讓研發疫苗的藥廠多賺錢,所以WHO誇大疫情。

今日外電題材:
1.廣州麥當勞道歉因疫情間禁止黑人進入(翔禾)
2.剛果民主共和國除了新冠肺炎還要面對伊波拉(翔禾)
3.愛爾蘭島上不同的篩檢方式(翔禾)
4.因為社交距離不能在街頭步行抗爭,就改坐在車上抗爭(潤霖)
5.看加州州長疫情後重啓西岸的計劃(凱文)
6.菲律賓杜特蒂的鐵腕防疫底層人民喪失生計又難以遵守(祐任)
7.日本企業利用各種材質製造高品質可清洗的口罩(祐任)
8.電玩業面臨的挑戰:使用者不愛付費(是祈)
9.美國&英國老人院讓民眾可以「認養」老人家,透過線上聊天陪伴(是祈)

讀報心得:

3版
任:防疫時間差的報導觀察力入微,一般人不會注意到這些資訊。蔡壁如的壁是土字旁
文:最近很多小黨的監督新聞頻上版面,觀點多元呈現。

5版
霖:時尚是一個巨大產業,與口罩結合成為因應時機的商機,題材有趣。
維:口罩加入時尚元素,顛覆人們對於口罩的負面印象,契合時事,題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