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更要振興經濟 政府紓困應大步(20200324財金論壇─林意玲、林火燈、龔天行 )

醒報編輯部 2020/04/06 10:03 點閱 43454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林火燈(前證交所總經理、福邦證券董事長)
龔天行 (前富邦金控總經理、台大管理學院兼任教授)
記錄與整理:張庭維

主持人林意玲(以下簡稱「問」):新冠肺炎席捲全世界,全球國家無一倖免,「黑天鵝效應」影響所及,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各大工業國都受重創,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恢復的,全世界的產能、動能跟消費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打擊非常嚴重,尤其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幾乎就等於停擺了,世界的消費也受到影響。

可否分析全球的經濟受創情況有多嚴重?加上現在的產業屬於全球分工,其中只要有一個產業鏈斷掉,那所引發的後果就是骨牌全倒,這樣的情況下產業要如何自處?

供給和需求銳減

龔天行:我想這次的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真的非常大。從供給面來講,因為現在的防疫措施,最主要是依賴「社交距離」〈socialdistancing〉,結果就是很多的員工沒有辦法上班,工人就無法去工廠開工。所以說,供給面已經造成了影響。

我們已經看到很多的產品缺貨。以蘋果迷來講,你想要買蘋果最新的手機,是要用預購的,沒有現貨可以買,對消費者和商家來講造成不小的影響。若從需求面來看,因為公司的開工的情況不穩定,因此員工收入也減少,薪水少了和對於整個經濟前景的恐慌,消費行為也因此降低。

收入減少和政策呼籲的「社交距離」都促使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下降,大家寧願節省一點過日子,再加上很多企業在這種經濟前景之下,誰敢投資?種種的因素自然造成整體經濟受到非常大的衝擊。

問:全世界現在受創最劇烈的就是航空公司,我們過去經濟其實相當程度的依賴商業旅行〈business trip〉,因為透過會議、諮商互動,才能敲定訂單。第二,全世界主要的展覽活動,也是經濟活動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展覽互動,讓全世界的買家或是生產者,大家有機會可以交換訊息,如今都因為疫情紛紛暫停、取消,也是很大衝擊。

加速數位化

龔天行:對,我想這個就是對供給面。我剛只講到開工上班,但是您所提到的,這種因為商業交流的停擺,使得整個產業鏈經濟運行都跟著停擺。

當然,數位工具的暢行也加速了整個數位化,溝通的方式也跟著數位化了,例如說雲端會議視訊軟體ZOOM,在這段時間內大家都搶著下載,我想這或許也算是疫情所帶來的新商機。但是從整體來講,大家減少面對面的見面工作,所損失的絕對比數位經濟刺激所增加的來的大,負面的影響絕對還是高於正面的影響。

問:聽到剛龔教授所說的,我想到一個畫面,就是正在高速運轉的工廠忽然慢的停止運轉。、、、、

龔天行:我想不是慢慢的,而是瞬間的停止。

問:這也是我們長期以來沒有預設過的景象,即使最厲害的預測者或是分析師也沒有辦法預見會有這樣一隻黑天鵝出現,忽然讓全世界的工廠停止運轉,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過度樂觀的下場

林火燈:主持人提到一個重點,就是如果我們看這次的疫情,我喜歡用4個字叫做「飛來橫禍」,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的時候,也不能說完全意外,因為早在1、2年前就有專家提出警告了,可是當時太樂觀了,以至於大家對警告充耳不聞。

但這次疫情是沒有人能事先預料到的,而且更恐怖的是,到現在為止大家會這麼的恐慌,是因為我們的估計是一步錯、步步錯。一開始WHO和美國川普總統的反應都很樂觀,但是從今天往回看就會發現,我們一個月、兩個月前真的太過樂觀了。

沒有需求才最可怕

我個人不是防疫的專家。我判斷,當初把新冠肺炎對比SARS的時候,覺得SARS的致死率很高,所以大家都嚇到,但大家覺得新冠肺炎雖然傳染力很強,但致死率不高,所以就忽略了,特別是歐美國家的防疫真的太不謹慎。

像剛剛天行兄所講的,一開始影響的是供應鏈,大家覺得開不了工很惶恐,但現在我覺得供應已經不是問題,現在主要是沒有需求的問題,才是讓所有人害怕的。

我還記得半個月前,大家都在等,既然這波是飛來橫禍,那疫情控制後,經濟應該會有所起色吧,就在推測說是U型、V型還是L型反轉,現在看起來V型肯定是沒有機會了,最大的可能應該是L型了。

問:林董事長剛提到的沒有需求是最可怕,就是也許有出產東西但沒有人想買,第二、您剛提到什麼樣的狀況下會反轉,我想全世界都想知道一個問題就是,到底我們到達「拐點」了嗎?情況到谷底了沒?到底還要多久?有人預測3個月、半年、一年,各種看法都有,那請問兩位能夠預測一下還要多久才會反轉嗎?

疫情的不確定性

林火燈:我想我是沒有辦法預測的。我覺得經濟要復甦,就是一個條件:疫情要得到控制,就有可能復甦。但復甦的力道會多強?還是得看這個疫情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得到控制,疫情拉得越長,之後復甦力道就會越小。

現在很多工廠、商店都停擺,很多人都在放無薪假,再看美國的失業率,影響的不只今年,甚至是明年的消費力道,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控制?當然有人說,最樂觀的是6月、有人講8月或是第幾季,但是我覺得現在最恐怖就是疫情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

因為如果確定,大家都可以尋找方法去因應,企業也能制定相關的策略去安排,但就是這樣的不確定性,結束點到底在哪裡?這個才真的恐怖。

疫情控制的狀況

龔天行:我補充一下,這個疫情的最可能有兩種情況。大家都知道疫苗要能夠問世,如果很順利的話大概需要一年、一年半左右,這是一種情況。另外一種情況其實是,還是沒有很好的治療方式,但是人會習慣的,其實我們現在是從一個均衡點,要到下一個均衡點當中的破壞過程。

如果說我們沒有好的治療方式,我們到了下一個均衡點,其實也不會再往下掉,會呈現剛才林董事長所說的,會是一個L型的,如果說我們找到治療方式,那可能會是一個U型的反轉。

WHO這幾天開始有公布4種有效藥物,正在進行測試階段,如果說是在2、3個月內,就決定說是其中一項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那我覺得大概在6到8個月以後,可能會有U型的趨勢。如果說公布的4種,每個通通都不行的話,那我們就會看到L型的那根平行線還要延伸到多長,就是未知數了。

問:我聽說一種比較樂觀主義的看法說,疫情自然就會過去的,如果從一個比較比較宏觀的立場來看,我們還是要有一點盼望,相信遲早會過去。

對未來樂觀看待

龔天行:我對科學家還是有信心的,相信在未來的一年半之內,應該是會有疫苗出現。但是這一年半所造成的損害,是令人擔憂的。

林火燈:我個人基本上也相當樂觀,我覺得集合全人類的智慧,應該是可以克服這次的疫情。但近期這個時間點上,我們很難完全掌握,我猜,即便這些疾病學家恐怕也很難估計,疫情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整個控制下來。

龔天行:我看到一個報導就是,公布的4個測試中,有一個是奎寧,川普非常的寄予厚望,深怕我們台灣的某些雜誌,或者談話性節目也把這當作是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WHO宣佈他們所選擇的4種治療方式當中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想要把奎寧納入,把奎寧納入的原因,純粹是因為社會期待,因為大家加上媒體大篇幅的報導,導致不得不把它納入。

問:如果全世界面對這樣的劇變的話,那台灣政府應該怎樣來提振景氣,
一方面台灣政府一直在強調疫情「超前部署」,但面對景氣如何超前提振呢?比如說我們隨便拿出一點錢說要紓困,隨便喊喊口號,那恐怕只是杯水車薪。

超前部署的重點,首先是要怎樣做才能提振經濟整體的景氣?我們有哪些產業優勢是可以獨立操作,不需要全球分工,台灣自有的產業鏈很完整、甚至可以嘗試外銷的?

第二、有些產業受到重擊,旅遊、交通、餐飲業這些產業要怎麼樣提供幫助?兩位能否給予一些寶貴的意見,台灣防疫做得不錯,但在經濟紓困以及振興中,如何去取得平衡,先顧外銷還是內需?真的在經濟上做到所謂超前部署?

政府紓困過於謹慎

龔天行:我認為在經濟方面,其實是沒有超前部署的。不管是在財政政策還是在貨幣政策上面,我們的步伐都非常非常的小,相比美國、韓國、中國,我國政府的步伐都太謹慎了,真的不是超前部署,甚至連同步部署都沒有做到。

美國目前國會裡審的是1兆美元的紓困方案,中國也灑了幾千億的人民幣下去,韓國財政部也推出規模 50 兆韓元的金融援助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

在這種特別的情況下,台灣政府不該去拘泥於做到財政平衡,這不是現在要去考慮的事,我們步伐要大一點。而且我個人也覺得,這個時候財政政策遠比貨幣政策更能夠產生效果的。貨幣政策比較像是在下面兜個底,財政政策才能直接把低迷產業拉起來。

問:整理一下龔教授說的,現在政府所做的紓困計畫,太過於謹慎、步伐太小,在這種非常時期應該要大刀闊斧。其實台灣的外匯存底很高,近幾年稅收也非常充足,理論上我們的子彈應該不缺吧?

財政政策比貨幣重要

林火燈:基本上台灣的資金是非常充足的,現階段財政政策遠比貨幣政策重要多了,所以央行降息1碼,我認為此舉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降息所帶來的效果是不大的,反倒是產業紓困應該首要。

近期的觀光旅遊業,大家都哀鴻遍野,無可避免的是,有一些公司規模比較小、比較沒有競爭力的,這段時間一定會倒閉,但是我們不能讓每一家都倒閉,有一些體質不錯的、有未來的,等到疫情控制後,他要能夠繼續發展,這個時候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紓困。

建設要有前瞻性

其實不止企業要紓困,一般的家庭、學生也要,所以政府的步伐不要那麼的顧慮,不能只看到一點,要看全面。在振興經濟方面,我看政府也有一些想法,就是就是希望能夠創造內需、增加公共建設,我個人是認同的。但在做公共建設這一塊,希望政府看到的是比較前瞻的建設,而不是光撒錢而已。

這些公共建設的錢花下去,在未來可以產生更多的效果,另外我想,政府現在不管對一般的企業或是中小企業的協助,我覺得也要對未來有些想像和規劃。這波疫情過去後,以後有一些消費型態也會改變。

譬如說,用數位的網購的,像是訂閱式的影音串流平台,還有現在台北的街頭,uber eat和food panda滿街跑,疫情下消費者的行為已經跟著改變了,往後也很難再回來了。

這就是數位經濟的應用,還有生技的發展,生技醫療經過這次疫情以後,我想未來肯定也是能培育開發的一塊,類似這些政府應該要有相關的想法。

問:歸納兩位所說,重點就是政府紓困要快、狠、準,要有前瞻性,規模要大,不要太保守,也請兩位各自下一小段結論。

疫情後全球化的逆襲

龔天行:從長期來說,全球的分工,會因為疫情的關係而完全往後退,以前大家覺得分工沒關係啊,但也因為疫情發現很多地方自己做自己的了,會導致效率下降,對全球來講,不是一個好現象。

林火燈:我想天行兄說的和我最近觀察的心情來說,這等於是「全球化的逆襲」,這是很有意思的,以消費方式來講,消費總會有反彈的一天,雖然一些消費行為會改變,但是逆全球化的結果,恐怕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