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幾個月以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的記者會,已經成了全民皆看的熱門時段。其中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以不疾不徐的態度,跟專業的醫學博士形象,大獲網友好評。
直到張副校長的兒子爆出3月初出國,被外界質疑公然違反指揮中心在二月底要求醫護不得出國的命令,張上淳第一次回答雖以「沒有違反規定」簡單帶過,卻遭致更大的批評,最後不得不讓陳時中親自回應,張上淳的兩位兒子也各自發出聲明向社會澄清跟道歉,希望止血。
3方互相監督體現民主
這起事件其實不只是特權出國這樣的層次,我認為這更是台灣民主社會一個很好的思考時機。首先,我們要談每天至少一次的記者會。在台灣,記者的角色相當微妙。一方面是第四權的守護者,是行政立法的監督者。但同時也被民眾時時監督,民眾也會抨擊記者的表現。
在這次疫情當中,指揮中心的官員們都相當盡責,例如說指揮官陳時中屢屢創下二十幾個小時不眠不休工作的紀錄,也因此許多民眾就會在記者會的直播平台上,留言質疑記者問問題的專業、立場,甚至要記者別再問了,讓這些長官們趕緊休息。真正能突顯台灣的民主自由的可貴。
醫護出國標準不一?
就從這次張上淳的兒子出國事件看來,要求醫護不得出國,在憲法層次上是有很多質疑的空間的。畢竟指揮中心依循的法源,是否有足夠權力去限縮人民自由移動的自由,在法界有很多爭議。不過雖然有爭議,但是民氣可用,大部分的醫護選擇服從,取消了出國假期。
張上淳的兒子是台大醫院的住院醫師,是菁英中的菁英,在他來看,這樣的規範不合理、不合法也不人道。他認為這個要求違憲,所以他要打破規範。他的說法,在台大醫院或許沒有人敢反對,但是記者的提問卻能點出這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出國?有的人不可以出國?
記者會面對真相
當第一次這個問題被提出的時候,直播平台上的留言很多是對記者有意見的,認為這些問題不該問,但是這些記者的問題是反映出更多醫生的疑問。最後從張上淳跟陳時中後來的反應,證明了這段時間醫護能否出國,其實各大醫院有著不同的規範。
這些問題被挖掘出來,就是因為有每天一次的記者會,官員必須面對鏡頭,記者有提出疑問的專業。最後才能讓真相大白。
張上淳的抉擇
在事件爆發之後,張上淳表示,未來不會再出席指揮中心的記者會,這無疑是比較可惜的。記者的監督是本著職責,張上淳回答提問,也是本著他身為指揮中心召集人的角色。
如果張上淳因為兒子出國遭到質疑,就選擇不再出席記者會,似乎表示他對大家的責難不太諒解,那是不是身為召集人的張上淳,對醫護出國也有不同的見解呢?那醫護到底該不該禁止出國,似乎又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各自堅持。
孩子出國,跟父母未必有關。但是擁有父母跟防疫召集人雙重身分的張上淳,卻必須在這個夾縫中表現出他的公正,現在問題釐清,孩子也已經道歉。張上淳也該回到記者會場,把父親的角色暫時放下,把他的專業展現給全國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