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新冠肺炎時代 兩岸如何攤牌

彭蕙仙 2020/02/13 17:41 點閱 2306 次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行政院13日推出總額600億元的紓困方案,可見政府也體認到這場疫疾對國內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和打擊。

民間也有仇中趨勢

根據《經濟學人》(Economist)的預估,中國大陸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將由疫情爆發前的6%遽降為2%,彭博社則預估為4.5%;全年的經濟成長率則將由疫前的5.9%降為5.2%(經濟學人)和5.6%(彭博社)。

開工兩週後的疫情變化將是未來觀察的重點。不過,封城再加上開工延期,已使得疫情的影響由消費面擴大到生產面,政府目前雖然推出了紓困措施,但性質上多屬短期應急,長期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還須進一步落實。

然,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新冠疫情中,蔡政府對中國大陸明顯的敵意與所帶動的民間仇中氣氛,使得兩岸關係雪上加霜,如今不只是官方冰封,兩岸民間也近乎相互視如寇讎,既有的交流與互動要如何維持?

例如,ECFA的10年談判期將於今年到期,基於台灣從ECFA得到的利益優於大陸,因此不少台灣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都不希望ECFA停止。

ECFA中斷無所謂?

上個月中,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還曾表示,兩岸都不希望ECFA的成果得而復失,被認為是大陸方面釋出善意,不過,當時蔡政府並沒有順勢接招,再加上疫情發生後台灣的敵意太過強烈明顯,估計大陸延期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儘管蔡政府一再強調,其實台灣從ECFA得到的好處也不怎麼大,言下之意,ECFA中斷也無所謂。然而,其實近10年來,台灣因為ECFA節省了近2000億台幣的關稅,且受惠的全部是中小企業。

一方面,這些企業佈局海外其他市場的條件和能力有限,因此,大陸市場對他們非常重要;二方面,蔡英文執政以來,鮮少在政策上照顧中小企業,甚至主要的經濟政策,包括「成為亞太高階製造中心」「研發中心」等,基本上都並未考慮台灣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的未來要何去何從。

台積電8成是外資

三方面,一旦ECFA中斷,影響的不只是這些已經受惠的企業,而幾乎可以說是斷了台灣向外簽訂FTA或是加入區域經貿組織的機會。靠貿易維生的台灣,如何能夠承受如此形同被孤立的待遇?

另有一點要提醒,蔡政府常把台積電這類的巨型企業視為台灣之光,台積電然很重要,請但注意,任何一個政府的經濟政策,無論是投資面還是就業面,重點一定是要能直接嘉惠本國國民,台積電這家公司8成以上的股份為外資所有,且智慧化生產所能帶動的國內就業規模實屬有限。

對岸極可能「報復」

而那些不起眼的中小企業,卻承擔了國內7成以上的就業人口!天邊的彩霞固然美麗,腳邊的小花,香氣更直接撲鼻。那麼,讓這些中小企業賺錢,不重要嗎?ECFA不重要嗎?

新冠肺炎終會過去,兩岸在疫期中所不斷累積的惡意、敵意,總得要面臨攤牌的時刻。近日陸媒已再三點名台灣為新冠肺炎期間對大陸不友好隊伍之一員,可以想像,當疫情過去,大陸的報復,下手不會太輕。蔡政府準備好接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