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成長保6? 專家:恐降至5%

林祐任 2020/02/13 15:44 點閱 5778 次
目前人類對新型冠狀病毒仍有許多未知,專家認為,外界對中國今年經濟表現的預期,還有很多不確定性。(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目前人類對新型冠狀病毒仍有許多未知,專家認為,外界對中國今年經濟表現的預期,還有很多不確定性。(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綜合報導】中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經濟成長率今年能否保6?分析師夏爾馬認為,由於消費、交通運輸、製造與石化工業受創嚴重,經濟成長率恐下修至5%。學者蔡昉則認為,疫情充其量只是小幅降速,在基本面不受影響情況下,中國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應可如期實現。

消費、交通受創嚴重

英國分析師夏爾馬投書《富比世》指出,2019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僅6.1%,已創下近30年來新低,而2020年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爆發,恐下修至5%,目前共有4個不利因素:第一,由於中國多數成人正處於不同程度的隔離(含自主健康管理)中,中國的消費力大打折扣。

第二,疫情也重創交通運輸業,光在1月美國已取消1萬多架至中港澳台的航班,春節期間鐵路和高速公路的運量更減少73%之多;第三,製造業紛紛延後開工或降低產量,例如富士康等大廠;第四,作為原油最大進口國與石化產品的最大製造國,石化產品出口也深受打擊,例如可用來製成的紡織纖維的對二甲苯。

基本面不受影響

路透社》指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12日撰文表示,疫情僅會「小幅降低經濟成長速度」,但不會造成生產要素供給和生產率等「基本面」的長期影響,總體上不會延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包含人均GDP人民幣2500元等指標)的實現。

在消費市場方面,蔡昉認為,在疫情高峰期受到抑制的消費需求,疫情過後很大一部分會得到彌補,或是在疫情期間轉向替代產品或服務。針對如何降低疫情的衝擊,蔡昉提出,貨幣政策適度強化「逆週期調節」(平緩週期性波動)的力度,除了金融機構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難,政府也可以考慮紓困措施。

路透社》報導,德州大學的公共衛生專家特洛伊斯表示,目前人類對新型冠狀病毒仍有許多未知,包括潛伏期多久、隔離措施效果多少,加上中國的官僚體系恐怕持續隱匿疫情,所以外界對中國今年經濟表現的預期,還有很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