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可就疫情 進行多元研究合作

彭蕙仙 2020/02/02 11:11 點閱 2236 次

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春節假期升高,引起兩岸民眾憂心。準副總統賴清德提出「兩岸應共同合作抗疫」的觀點,儘管遭致不少獨派網友的批評,但不可諱言的是,他的這番言論,不但具有政治人物應有的高度,對台灣而言也是很務實的態度。

賴提2個理由

針對這次已正式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所引發的呼吸道感染相關疾病,台灣應該與中國合作抗疫,賴清德提出了2個層面的理由,首先是疫情本身,兩岸只有一水之隔且民間交流頻繁,如果中國中國的疫情嚴重,台灣肯定會受到波及。

其次是經濟問題,一旦疫情對中國的經濟造成較大的衝擊,國際社會的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影響,以貿易出口為主的台灣經濟,當然不可能不受到牽連;尤其台灣外貿順差完全仰賴中國。

台灣貿易仰賴中國

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108年度台灣對中國順差為738億美元,遠超過台灣全年的貿易順差435億美元,換言之,如果沒有對中國的大量順差,去年台灣的貿易將可能會出現近兆元台幣的逆差。

簡單講,面對疫情,台灣不可能獨善其身,甚至可以說利人就是利己、救人就是救己。中國不好,台灣肯定會受到拖累,這就是賴清德認為台灣應該加入國際社會共同幫助中國防治疫情的理由。

染病者華人居多

除了在疫情爆發後共同抗疫之外,從人類學與文化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同文同種、飲食和生活習慣類似的兩岸,應該還有更深層的合作空間。例如,從2003年的SARS到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的肺炎,染病者都以華人為主。

一開始的病源是中國食客食用野味,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透過中間宿主傳染給了人類,但食用野味並非中國人的專利,尤其接下來人傳人的傳播途徑大都仍是透過華人,其間是否與基因有關,值得探究。

抗原HLA-B46

有「台灣血液之母」之稱的馬偕醫院醫學研究部輸血醫學中心榮譽主治醫師林媽利,就從基因的角度來看傳染疾病,進行對SARS的研究,並曾發表「SARS病毒的感染與組織抗原的關係」研究結果。

林媽利指出,根據在SARS病人身上做的基因分析顯示,嚴重SARS病人身上都帶有組織抗原HLA-B46,因此林媽利推論HLA-B46可能是容易感染SARS的基因,而這種特殊基因只在南方亞洲族群發現;帶有此一基因的「南方漢人」較易染SARS,在閩南、客家族群中有11.4%的人帶此基因,高於其他族群。

涉及基因歧視

這項研究曾在國外引起很大的重視,論文也已被引用達4、50次以上。不過,當時林媽利研究的樣本數有限,預測結果的效力無法確定,再加上可能涉及所謂的「基因歧視」(族群歧視)的倫理課題,因此林媽利基於研究結果所做的一些醫療建議,並未得到政府採用。

17年後,中國中國再度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並且在華人社群快速傳播。兩岸是否要啟動相關醫學的深度研究合作計畫,從醫療人類學的角度對疫情有更多的了解,應該是個可以思考的課題,而台灣在這方面也可望可以做出有意義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