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台北報導】「環境信託十幾年未修法,與其說生氣,不如說沮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選後在臉書上感嘆,公益信託的稅制不合理,使得從事環境信託的環保團體,都面臨被課以重稅的情形,多年下來遇到的政府官員都說:要搞大成社會關注的事情,他們才有辦法做事。陳瑞賓質問,這不是鼓勵民粹是什麼?
課重稅三大不合理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指出,環境(公益)信託是以環境公益為主要目的的信託,將自然資產交付環境信託的精神在於:無論管理環境基地的人是誰、是死是活,也不論守護棲地的組織是否因為經費不足而倒閉,自然環境都可以「永久」被保存,讓想要守護的自然環境不會落入開發或是所託非人的窘境。
「當前的環境信託有3大不合理之處!」環境資訊協會指出,現今稅法認可的公益信託,受託人必須是銀行(信託業),才會有合理的賦稅制度以及優惠,但銀行雖善於金融,卻對棲地管理一竅不通,而具有專業的民眾或環保團體若從事環境信託,被課的稅竟比照私益信託。
第一,地主捐地成立環境信託,要被課贈與稅;第二,專業組織籌募棲地管理費,要被課20%的所得稅;第三,捐款人捐錢支持環境保護公益信託,也要被課贈與稅。環境資訊協會表示,由於稅制的諸多不合理,使得台灣的環境信託目前僅新竹「自然谷」一例。
綠營選後不一樣
陳瑞賓表示,他們對此已經努力了10多年,在前立委田秋堇、現任立法陳曼麗、余宛如、王榮璋、黃國昌等人的前後支持下,總算突破公益信託修法,黨團協商也已逐條審查完畢,進入二讀,卻在財團壓力下卡關,得在第10屆立法院重新來過。
「民進黨選前告訴我,如果選後立委沒過半,要尊重新的民意,因此不修法。」陳瑞賓表示,結果民進黨選後卻又說,得跟在野黨大戰拖了很久的2020國家政府總預算,所以沒空修法。
不搞大無法做事?
陳瑞賓坦言,多年下來他循著正常管道,從科長、局處首長、部會首長一路溝通上去,甚至在NGO環境會議裏見小英總統,每個人都告訴他:「如果沒把事情搞大成社會關注的事情,他們做不了事。」民進黨立委說,不搞大沒有機會去跟黨團凹排程。部會首長說,若不搞大,面對財政部他們永遠矮一截。
不過生態綠公司負責人徐文彥指出,「搞大」的意思不見得是新聞事件的大,而是法案關係人或受益人規模的擴大。在保守的政治思維裡,儘管陳舊法規需要調適,但他們會認為倘若關係人不夠多,就是為「個案」修法,那排序上就會在後面。
徐文彥問,目前直接關係人可能只有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是否還有其他潛在受益人?陳瑞賓回應,他曾找了信託業同業公會等團體談合作,並且準備再開新「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