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下車專題〈上〉除了墾丁還有枋寮

曾建華 2019/12/29 11:24 點閱 2616 次

今年冬天並不冷,但北部連續的陰雨天也讓人有點煩,但國境之南的屏東冬天晴朗又不炎熱的特性,很適合「天龍國」人前往一遊。國境之南除了墾丁,還有枋寮,一個你肯定聽過卻又不太熟的地方。

出發探訪枋寮

以往台鐵並沒有從北部直達枋寮的班次,但南迴鐵路電氣化工程今年12月底延伸到枋寮,台鐵加開了一列可以從南港直達枋寮的普悠瑪號,早上發車,中午抵達,全程才4個多小時,一票到底,比高鐵還方便。帶著想像和情懷,去探訪那永遠只是經過而不曾停留的枋寮。

車過潮洲,車窗外即是一派南國景像,枋寮位處屏東平原與恆春半島的中間點,早期有許多天然林木,清朝初期就有福建漳州移民來此伐木為生,以木板搭寮居住,臺語的木板讀作木枋,這是「枋寮」名稱的由來。現在鄉親則多以養殖漁業為生,種植蓮霧、芒果的也很普遍。

cari

枋寮的藝術聚落

走出火車站沒有刻意找路,指標寫著「F3 藝文特區」,這是一處利用鐵路局的閒置資產整,建改造後的藝文空間。

「文化創生」的概念近十幾年風行全台,各地都有類似的特區,但在與在地的藝術家李銘煌攀談後才知道,枋寮的藝術聚落從2000年就開始了,駐村藝術家們還會深入在地的學校進行藝文教學,以培養在地的文化種苗。在村裡散步的氣氛是悠閒的。

cari

淮軍義塚白軍營

在走回車站前,旅遊地圖上出現「淮軍義塚」四個字,令人困惑。原來淮軍是清末大破太平天國的勁旅,近代史上和台灣的聯繫最著名的就是1884年,法國遠東艦隊進犯基隆,被淮軍將領劉銘傳擊退,但並沒有聽說淮軍在台灣的其他事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決定騎上腳踏車去一探究竟。

就著地圖就沿途問人「淮軍義塚」在那?沒有人知道。我改用台語,用形容的。仍然不得要領,直到有一個歐吉桑說出了「白軍營」三個字,但他也不確定是不是我要找的地方。愈找愈偏僻、已進入海邊的魚塭路,終於找到一座小廟,廟名就叫「白軍營」。

台灣有十萬座宮廟我從未看過廟名為「營」的。但地點和火車站的指標相差甚遠,
再看對聯曰:「白旅鎮守平和蕃,軍紀嚴肅守鄉里」,有一點點慰靈祠的味道。不過,也沒見到「淮軍義塚」的相關物件,正失望的想走,低頭一看,在神桌下赫然出現「淮軍義塚」四個字的石碑。想來是先賢引路、心誠則靈有以致之。

cari
仔細查了資料才知道,淮軍在1874後前後就到了枋寮(當時屬於鳳山縣),人數多達萬人,為的是保護工人修建恆春的城垣,就是現在人們去墾丁會順便去的恆春城門。

來到枋寮的淮軍兵勇們,比在基隆的中法大戰約早了10年。最終戰死或染病而亡者,包括提督王德成等文官武將及士兵約2000多人,死後都葬在枋寮與鳳山。而之所以稱為「白軍營」,廟邊一碑說是因淮軍服色為白色之故。

可惜這段與南台灣開發史極有關係的「淮軍義塚」似乎乏人照管。但是已為我的枋寮之行帶來驚喜。

鄉下的高級旅店

騎著車到枋寮漁港,一些漁船正陸續出港,餓了得找吃的,這兒有頗具規模的海鮮餐廳,也有海產攤及各色小吃店。再來就是住了,我原本以為這個鄉級地方應該以民宿為主,但驚訝發現枋寮居然有品質非常不錯的旅店。

好的旅店是硬指標,搭配軟體的文化呈現,才能共同帶動一地的旅遊業發展。

累了,就住這兒,明天再從枋寮出發,繼續探索國境之南的另一方,台東。

c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