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施凱文台北報導】「文化是以民間活動為主體,一個國家即使沒有文化部也有文化,它自然會長大、紮根。」文化部長鄭麗君1日出席「明日社造:全國社區營造大會」閉幕式時總結,一個國家的建設須以社區為單位,催生公民參與的核心為主,也提出政府將以文化發展基金補助社區營造的政策。
建設由下而上
閉幕式1日下午由文化部長鄭麗君、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曾旭正、國立聯合大學建築系教授王本壯、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教授夏曉鵑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黃世輝教授等,分別就公共治理、世代前進、多元平權及社會共創4大議題做總結報告。
鄭麗君部長表示,台灣推動「社區營造」歷程已20多年,由下而上公民參與的力量已逐漸紮根,除了改變社區,也同時促進社會多元面向與議題的進步,她說:「民主社會的公民力量是最珍貴的,尤其台灣當前社會遇到很多挑戰,其實都需要從最基層做起。」
夏曉鵑教授表示,避免「社區營造」淪為少數者的特權,這次社區營造也廣納新住民的意見,她說:「新住民這次聲浪很大,不是因為他們特別兇,是因為好不容易有機會發聲了。」她強調,多元平權須以重視新住民意見開始做起。
社區是國家最小單位
談及社會共創概念時,王本壯教授說:「以生態博物館概念作社區營造,整合社區資源能解決國家未來的問題。」他表示,政府最近所推動的國民記憶庫,就能以從每個社區建立的記憶庫開始著手,由小至大發展。
鄭麗君部長也喊出「越在地,就越國際」的宣言,強調政府將以訂造在地文化建設國家,而非以傳統的大城市建設思維建設國家。她說:「一個國家即使沒有文化部,也自然會有其文化。」政府應該順其自然而以政策輔助,希望帶入文化治理的概念,將有利於公共治理及公私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