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談》鮭魚返鄉真的值得鼓勵嗎?

盧信昌 2019/12/01 17:04 點閱 2560 次

關於自動化生產與人工智慧的大未來,從德國工業4.0,一路到川普震天大喊的美國第一,頻頻為眾人關注和媒體所稱頌。

畢竟,前瞻科技研究,還得先尋求經費支持和應用,而政策自然需要給人民有想像空間。

回流不等於成長

根據委辦單位投資台灣事務所新近的統計發布,經濟部優惠專案已通過審核的台商有156家,累計投資金額達7,034億元;另外,預計可以創造出56,759個就業機會。無論就投資總額與國內就業而言,都令國人振奮不已。

不過,回頭看看川普大減稅的成效,在過去的一年半以來,雖然帶動一兆美元以上的資金回流;但在實質投資的形成上頭,迄今未見到成果。事實上,在2019年的第2季和第3季,美國製造業投資分別下跌3個百分點。

誠然,中、美貿易戰的惡化與持續,是造成投資人恐慌的部分原因;一旦雙方取得共識和加速簽訂第一階段的貿易條約,即或能大幅帶動工業投資的進展。然則,生產管理有其在商言商的考量;尤其有群聚效應和技術替換的難度在。

中國市場難割捨

根據北京美國商會的調查,93%的美國廠商,在大陸經營都有實質獲利;同時有將近九成的美國廠商,並不打算自大陸撤資。至於以自動化技術來替換廉價人工,除了設計與改造生產線的難度;還必須考量自動化的尖端產品,必然要的高價格、消費接受度與實際的市場胃納。

然而,以德國廠商愛迪達為例,於2007年前後,即預告要逐步遷離中國大陸;當時,並以壓縮大陸生產的出貨期限,好強迫供應商的集體遷移。只是10年過去了,不僅無法在東南亞取得充分穩定的生產;更無法轉嫁額外的設廠負擔,平白棄守在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

2016年世界盃足球賽之後,繼任的CEO略爾斯鐵德,當即改變策略,決定重返長三角地區投資。如今,德商ADIDAS又再做宣布,預定於2020年初關閉在德國與美國的三個廠。全球布局的調整,是將全數鞋款都在亞洲生產;至於關閉在德、美境內的全自動生產線,則轉到中國大陸或是越南境內。

優惠政策適可而止

台灣廠商的靈活與務實,一向是國人的驕傲。而政府迂衡眼前的國際局勢與對抗風險,積極鼓勵鮭魚返鄉也無可厚非。建議相關單位,以優惠與勸勉來帶動企業的重整思考之餘,一定要適可而止。

尊重企業的現實考量,尤其是在日後的必要轉變,才是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