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陶藝作品也走環保概念,《後漠視生物紀錄》外型是幻想的未來末日生物,假設地球汙染生物可能的演化。第4屆台灣青年陶藝獎26日頒發,賴逸倫、王裔婷、莊翎、童品元、洪湛筑5人獲得25萬元首獎,雙年展在台北當代工藝設計館展出至明年3月8日,共28位創作者的精心傑作。
陶藝首獎創作理念
王裔婷作品《重生於永恆之內》、《重生於束縛之外》、《重生於膠著之中》、《自娛自樂》,表達各種因人為破壞而死亡的生物成為化石的狀態,輪船廢油、工業有毒汙水如瀝青黏稠的毒濃侵蝕海豚的遺骸。吃下太多塑料廢棄物的信天翁,被網子纏住的海龜,被海洋油汙沾染的海豚,人類則口中塞滿了上述毒物。
青年陶藝獎5人獲得25萬元首獎:王裔婷(左起)、童品元、洪湛筑、莊翎、賴逸倫,右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羅森豪。(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賴逸倫作品《這是一場比賽》、《憤怒的青年》、《年代戰記》、《理性思考》,呈現在困頓的環境中,面對有限的資源,人的黑暗面逐漸浮起,原有的樣貌也將會改變。大量使用鐵件與紅銅搭配,讓猙獰的人形表情與肌肉線條更顯力感。
羅森豪:散播陶藝溫度
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羅森豪表示,陶藝家抓了一把泥土,加了一點水,把陶土放進窯裡去,把大自然元素放進窯裡燒製,等待大自然的精靈孕育作品。現在教陶藝的人都隱憂,台灣並沒有教陶藝的系所,只能在圈子裡互相取暖。大家在同一個空間交流,一直把創作的溫度持續著,希望能繼續讓陶藝升溫,並繼續把這股溫度散播出去。
童品元作品利用破碎的陶瓷片拼貼出人臉形象,紀念中帶有缺席的意味。(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賴逸倫作品呈現在困頓的環境中,人的黑暗面逐漸浮起,原有的樣貌也將會改變。(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莊翎作品外型是幻想的未來末日生物,希望藉此提高觀者環保意識。(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