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和平得主:經濟應兼顧環保公平

林祐任 2019/10/22 17:59 點閱 15641 次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莫漢‧芒納星河受邀來台灣演講,說明「包容性綠色成長」的概念,並期許台灣實現永續能源發展。(Photo by 林祐任/台灣醒報)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莫漢‧芒納星河受邀來台灣演講,說明「包容性綠色成長」的概念,並期許台灣實現永續能源發展。(Photo by 林祐任/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台北報導】經濟成長、環保、社會公平同時並存是天方夜譚嗎?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莫漢‧芒納星河22日演講中提「包容性綠色成長」的概念,他相信實現這個理想的過程好比爬山,需要不斷創新、整合性的收集資料和執行政策,一步一步修正以達到目標。

芒納星河22日受邀來台灣「永續能源之路」高峰論壇進行演講。他出生於斯里蘭卡,從英國劍橋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和康考迪亞大學獲得了工程學、物理學和發展經濟學的碩博士學位。他曾擔任聯合國政府氣候變化事業委員會(IPCC)副主席,並是2007 年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

經濟發展的衝突

他說明當今世界問題重重且互相關聯,舉凡貧窮、資源短缺、財富集中少數人等等,氣候變遷更會放大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對此,他首度在1992年的聯合國地球高峰會上,提出「包容性綠色成長」的概念,企圖藉由不斷創新、整合性的收集資料和執行政策,兼顧經濟成長、環保與社會公平。

他說,傳統認為,經濟成長會犧牲環保與社會公平。1990年代提倡的「綠色成長」雖然企圖兼顧經濟成長和環保,卻無法讓底層人民受益,譬如全球碳排放的限制對開發中以及落後國家不利,或是窮人買不起昂貴的有機食品。

包容性綠色成長

「包容性綠色成長」則試圖納入社會公平性。以水的價格為例,以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因水具有稀少性應該提高水的價格;以環保的角度來看,因為處理廢水有外部成本,納入外部成本的結果也要提高水的價格;然而,為了實現社會公平,我們應該補貼給窮人以滿足他們的最低需求,也應該以創新的方式尋求三者平衡。

芒納星河跟台電有30年的合作經驗,他也稱讚台灣人很有創意,一定可以找到屬於台灣的永續能源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