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從校長表態總統學位談起(張瑞雄)

張瑞雄 2019/10/15 16:03 點閱 2427 次

立委陳學聖14日在立院質詢,詢問在場多位國立大學校長是否相信蔡英文總統的博士論文和學位資料,48位校長僅6人表態相信。不過因為時間匆促,很多校長可能還來不及反應思考,陳立委就下結論了,所以這次的調查實在不代表甚麼,媒體也不用太作文章。

政治壓迫下的表態

其實這種牽涉到政治性的問題,立委們實在不宜當場在眾目睽睽之下叫校長們表態,如果真的要調查,可以當場發問卷,以無記名方式為之,這樣一定可以得到比較能代表校長心意的回答。

反之,當場的舉手或不舉手讓校長們陷入一個很尷尬的場面,即使真心表態認為蔡總統博士學位是真的,也會被解讀為因為支持綠的才舉手。

媒體緊盯

其實昨天另一個重點是陳學聖說,民進黨為了阻撓管中閔擔任台大校長,用盡各種手段,現在管雖然已經上任了,他卻從原本意氣風發,「到今天變得像一尊菩薩」。

菩薩就是慈悲,不會隨便批評指責別人。陳學聖也要求大學校長要有所堅持,不要屈服於政治壓迫。但在現今的政治氛圍中,明的有媒體緊盯,暗的有人事、預算和各項計畫申請的壓力,要特立獨行談何容易!

不懼的文人風骨

學術自由和獨立的追求是一種理想,大家最津津樂道的是胡適和蔣中正的故事。1958年4月10日,胡適在台北南港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就職典禮結束之後,旋即召開了中研院院士會議。

蔣介石總統與陳誠副總統都來到了院士會議現場。蔣介石先講話;接下來則是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的來賓致詞。等到他們都講完話,輪回胡適致詞時,胡適居然會和蔣介石「抬槓」,把蔣致詞時對中研院的「期望」(要反共抗俄),結結實實地反駁了一番。想必當場蔣中正很不高興,後來他在胡適任內再也沒有踏進中研院半步。

蔣中正雖然很反對胡適的「書生之見」,但表面上卻非常「歡迎」胡適提出意見和建議,且任其自由發言,只有在自己日記中抱怨,沒有找胡適去「算帳」,在那個時代可說是非常不簡單,也見證了胡適的敢言和老蔣對胡適的容忍。

自由民主淪為口號?

所以古有唐太宗和魏徵,民國有蔣中正和胡適,現今呢?大學校長和知識分子是否都可以憑著自己的良心發言?不受政治環境的壓力?這些其實都是掌握在當權者手裡,先有唐太宗和蔣中正,才有魏徵和胡適。否則知識分子的牴觸當道通常就是變成犧牲品,會變成歷史裡的烈士,而不是佳話。

正氣歌有言「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台灣號稱自由民主,政府也往往以此自傲於中共,但如果政府的手法和政治的氛圍卻讓大學校長們都噤聲不敢講真話,那麼台灣是真的自由民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