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發炎性腸道病 醫師:看5大症狀

張元融 2019/10/06 17:45 點閱 44549 次
蘇銘堯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的5大症狀為,莫名的腹痛、慢性腹瀉、血便、貧血和發燒。(photo by異象醫藥公關)
蘇銘堯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的5大症狀為,莫名的腹痛、慢性腹瀉、血便、貧血和發燒。(photo by異象醫藥公關)

【台灣醒報記者張元融台北報導】持續腹瀉超過3個月,且伴隨腹痛、血便等5大症狀,就可能是得到了發炎性腸道疾病!台灣小腸醫學會6日宣導「發炎性腸道疾病」的5大警訊,林口長庚腸胃科主任蘇銘堯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連專科醫生都覺得棘手,一般人50歲後再做大腸癌篩檢即可,但若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需在發病10年內就定期篩檢。

發生率千分之一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什麼?蘇銘堯說明,它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由腸道免疫系統引起,發生率約千分之一,目前國內領有重大傷病卡的患者共4000多人。特別的是,目前尚找不出它的明確致病原因,可能與環境因子、遺傳基因、都市化生活與吸菸有關;「目前沒有預防機制,僅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病友楊式光分享兒子尋醫5年後,最終才確診為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案例。他的小兒子在升大學時,突然頻繁腹瀉,體重從98公斤爆瘦至50公斤,並發生肛裂和肛門廔管等現象。尋醫5年後,直到膀胱也長出廔管,小便尿出菜渣、雪花片片,才被確診為克隆氏症。後來,經開刀切除30公分小腸、裝設肛門造口後,才如獲新生。

從5大症狀判定

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於20~40歲族群,依照發炎部位可分為2種表現型態:「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蘇銘堯說明,前者的疼痛部位為右下腹部,侵犯口腔、食道、小大腸等,會有腹瀉、腹脹和腹痛現象;後者的疼痛部位為左下腹部,侵犯大腸,以腹瀉、血便和腹痛症狀為病徵。

發炎性腸道疾病有別於一般的急性腸胃炎(偶爾絞痛),專科醫師無法從單一症況判定是否患病,但若民眾「持續」發生下列5大症狀即為警訊,包括:莫名的腹痛、慢性腹瀉(超過3個月)、血便(腸胃出血)、貧血和發燒。

擔任台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的蘇銘堯表示,一旦確診,需有長期抗展的心理準備;規律用藥、定期回診,養成良好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以正面樂觀的心情面對,都有助於減少復發和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