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暖化恐將重創世界的漁業資源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19/10/02 16:42 點閱 3258 次

9月25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了《氣候變遷下的海洋與冰雪圈》特別報告,不但指出冰雪圈的消融在加速,海洋也將帶來更多的嚴峻衝擊。

漁業資源危機

海洋與冰雪圈的交互影響下,反映在我們眼前的就是超級風暴增強、海平面快速上升和海洋生態系統的劇烈變化,其中被點名的一項危機就是世界的漁業資源。

從工業革命以來,由於化石能源燃燒和其他人類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海洋大約吸收了總量的四分之一,也儲存了93%因為溫室氣體所累積在地表的多餘熱量,導致海洋溫度升高,酸化加劇,氧氣含量降低,進而影響了海洋生物-貝類不能正常分泌硬殼、有害的藻類擴散、魚類種群持續向較冷的水域移棲,整個海洋漁業受到全面的衝擊。

魚類影響陸地生態系統

魚類是世界32億人口的基本蛋白質來源,而氣候暖化使世界上本已負擔過重的漁業,承受了更多的壓力。如果溫室氣體的排放繼續沿著目前的趨勢發展,預計到本世紀末,四分之一的可以養活數十億人口的漁獲量可能消失不見,這是可怕的噩夢。

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接近90億,如果作為蛋白質主要來源的魚類資源大量減少,就表示對其他陸地生態系統的壓力會轉而增加,例如面積正不斷減少的森林,和已經因過度使用而逐漸劣化的現有農耕地,這種轉嫁的負面效應不可輕忽。

海洋生物體型縮小

目前科學的研究結果非常清楚,隨著海洋升溫和含氧量降低,海洋動物的體型正減小,魚類的分佈也開始發生顯著變化,浮游植物的基礎生產量在降低;當食物鏈最底部的浮游生物都在減少時,食物鏈上層的魚類族群也會受到連鎖影響。

在地球赤道周圍的熱帶國家,不但是受到海平面上升的高風險區,當地魚類種群的移棲及減少,更在食物來源與經濟層面產生毀滅性的衝擊,即使積極地減排溫室氣體和實施高效率的管理,這些地區未來還是會損失二到四成的魚獲量,情景就好比海洋暖化將他們嘴邊的食物、生活的依靠拿走一樣,因此將是漁業資源減少的重災區。

商業船隊過度捕撈

中高緯度的地區也會看到明顯的變化。一些北美社區因為附近溪流變暖,魚群轉向北方遷徙,將會失去賴以維生的鮭魚。在北極地區,當地原民社區一向依靠周圍的海冰作為狩獵場,當暖化使得海冰持續減少,夏季無冰期出現的頻率更高時,不但對糧食和生計產生直接影響,他們的獨特文化也會消失。

由於氣候暖化的影響,加上商業船隊侵略性的過度捕撈技術,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估計,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海洋魚類種群已經下降到無法維持繁衍的基本水準,這是嚴肅的警訊。

水產養殖將受限

世界魚類資源在2016年的消費量達到歷史高峰,該年平均每人消耗21公斤的海產,其中一半是來自於水產養殖的供應,這也是首次水產養殖產生的魚類消費量超過傳統的捕撈作業。然而隨著暖化,水產養殖的病毒滋生,養殖環境惡化,單位產量下降,未來可以從水產養殖的數量將會嚴重受限。

針對海洋危機,IPCC的報告特別建議,不只是要加強減碳的力度,也要同步做好漁業的管理,加速復育天然海岸,例如紅樹林、濕地和海草床來增強儲碳及抗災的能力。面對全球暖化還在持續,漁業資源又面臨耗竭,海洋環境的保育是當前最關鍵的優先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