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氣候變遷日趨極端 台北遷都要趁早(汪中和)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19/09/03 14:37 點閱 22803 次

大西洋今年第一個強度5級的颶風將侵襲美國東部,這是連續第四年,美國遭逢超級強颱的侵襲,東南沿岸超過百萬的居民奉令撤退。氣候變化日趨極端,既富又強的美國,也不得不低頭避讓。

因氣候變遷遷都

八月底印尼總統宣布推動遷都計畫,打算將首都雅加達移至婆羅洲的東加里曼丹省。雅加達地區人口約3千萬,長期以來交通壅塞、環境汙染、地層下陷嚴重,原本就難以負荷,然而極端氣候的演變更加劇了這些原本棘手的問題,因此遷建到天然災害機率低的地理中心。

歷史上遷都過的國家甚多,但是因為氣候變遷的威脅而遷都,印尼卻是第一個,但不會是唯一的一個。氣候變遷的影響會持續數百年甚至千年,我們人類就像應付一種新型態的氣候戰爭,面臨環境劇變未來將有許多國家隨後跟進。

首都台北高溫湳免

臺灣的自然災害的風險一向極高。IPCC近期的報告指出,最快在2030年,地球表面的溫度可能會越過1.5℃的門檻,也表示今天我們所遇到的極端氣候挑戰將會更強也更高。不管是美國或是印尼所遇到的挑戰,我們都會碰到,而且衝擊會更大。所以我們必須慎重考慮城市遷移的問題,特別臺北都會區是否需要搬遷是非常嚴肅的議題。

臺北都會區真的需要搬遷嗎?讓我們以氣候變遷的角度來評估一下,看看到底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首先是高溫的衝擊。台北盆地是臺灣熱島效應最嚴重的地區,氣候暖化及都市水泥熱輻射的雙重影響下,氣溫升幅快速,不但冬季的寒潮減少(今年還沒有出現10℃以下的紀錄),夏季的熱浪指數成長更驚人。到世紀末,預期夏季的期間長達9個月,放高溫假是無法避免的選擇,空調能源供應的壓力更大。

洪澇危機堪憂

第二是洪澇的危機。台北盆地2001年出現納莉大淹水的慘況,從降雨量及影響範圍而言,是臺灣近二十年以來排名第二的洪澇災情。觀察近年來全球降雨強度巨幅升高,這種壓力只升不降。第三是颱風的壓力。

在暖化的環境下,全球颱風的整體數目雖然維持平盤,但是颱風的強度卻不斷攀高。2013年海燕颱風的風速就高達每小時315公里,超過每小時250公里的超級颱風也比比皆是。台北都會區老舊房舍多,頂樓加蓋普遍,面對強颱的衝擊,情況實在堪慮。

地震高風險區

第四是地震的破壞。臺灣強烈地震風險最高的地方位於中南部,但是台北都會區有山腳活斷層分布,有發生規模7強震的機率,1909年時就發生過規模7.3的強震紀錄,所幸當時人口少、震源深,損失不大;然而目前有6百萬人口,老舊建築物抗震強度又低,可說是大規模地震災害的高風險區。

最後是海平面的上升。受到兩極冰原快速消融的影響,全球海平面正快速上揚,自1993年以來,全球海平面已上漲了8公分,預計到2050年會上看30公分,至世紀末更會超過1公尺。在海水高漲的情境下,臺北西北側將沒入海水中,都會區的內水也難以排出,處處積水的狀況,居住的品質根本難以維持。

提早規劃是上策

孫子兵法說:「勿恃敵之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以上提到的五個因素,對臺灣的衝擊都很深,但對臺北都會區的傷害尤其沉重;若是有數個因素同時結合發生,更會形成無法收拾的複合性災害,嚴重的後果難以想像!臺北都會區的外遷議題,實在需要及早綢繆並規劃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