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條社會生存法則 公知開解方

醒報編輯部 2019/08/15 10:37 點閱 4732 次

分配不均原理

根據統計,當戰敗的龍蝦重新鼓起勇氣再次出戰,再度敗北的可能性會高於你根據牠先前的戰績所做的預估。相對的,勝方則更可能再度獲勝。龍蝦的世界是贏家通吃的世界,和人類社會一樣,金字塔頂端1%人口拿到的戰利品與底層50%拿到的一樣多,而且最富有的85個人擁有的財富相當於350萬個低端人口的資產。

這個殘酷的分配不均原理在財務之外的領域也成立。實際上,所有需要創意的產業都是如此。一小群科學家發表了大多數的科學研究成果,極少數作曲家幾乎創作了所有錄製的商業音樂作品,一小撮作家獨霸整個書市。美國每年發售150萬種書籍,但銷售超過10萬冊的只有500種。

同樣的,四位古典音樂作曲家(巴赫、貝多芬、莫札特、柴可夫斯基)譜寫的樂曲幾乎包辦現今管弦樂團演出的所有曲目,而巴赫一個人的作曲量之龐大,單是要抄寫他的樂譜就得耗掉數十年,但如此龐大的產量卻只有極小部分經常被演奏。

另外三位超級作曲大師的作品也是如此,至今仍經常彈奏的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因此,古今所有古典音樂作曲家當中,只有極小部分的人譜寫的極少數作品,構成全世界所認識並喜愛的古典音樂。

這個原理有時也稱為普萊斯定律,得名自研究者普萊斯,他在1963年發現該定律可用於科學領域。這個定律可用一個近乎L形的曲線圖來表示,縱軸是人數,橫軸是生產力或資源。

其基本原理則發現得更早,20世紀初就有一位義大利博學家帕雷托注意到,此定律適用於財富分配,且每個受過研究的社會都適用,無論政府形式為何。這個定律還適用於許多情形,像是城市人口數(極少數城市裡幾乎住著所有居民)、星球的質量(極少數星球積聚了所有物質),以及語言中常用的字彙(九成的溝通只用得到五百個字詞)等。

有時這也稱為「馬太效應」,出自《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九節,是基督講過最嚴酷的一段話:「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頂端與底層

在你大腦深處的基底,有一個原始到無法形容的計算機,它深埋在你的想法和感受的下方,準確監測你在社會上處於什麼地位。為了方便討論,以下用1到10的量表來說明。

假如你位居第一,處在最高階的位置,你就是占壓倒性優勢的成功人士。如果你是男性,就可以優先取得最佳居住地、最優質的食物,而且大家都爭相向你示好,你有無限的戀愛與性交機會。你是成功的龍蝦,最有魅力的雌性排隊競相等你垂青。

如果妳是女性,就會有許多優秀的追求者,他們身材高壯勻稱,具開創性又可靠,誠實且慷慨。妳就像強勢的男性一樣,與人競爭時凶猛又不留情,好在同樣你爭我奪的女性交配階層中維持或提升自己的地位。

雖然妳比較不可能訴諸肢體攻擊,但妳有許多有效的言辭伎倆和策略可用,包括毀謗對手,而妳可能相當精通此道。

相反的,無論男女,只要落在最底層的第10級,就會無處可住(或沒有好的居住地點),只要沒有到飢不擇食的地步,食物看起來都糟到不行,且身心狀態都很慘。任何人都沒什麼興趣跟你交往,除非跟你一樣窮途末路。

你很可能會病倒、快速老化、早逝,而且只有幾個人會為你哀悼(如果有的話)。即使有錢也可能沒什麼用,你不知道怎麼花錢,因為要妥善運用金錢並不容易,尤其是你跟錢很不熟的話。如果你長期不快樂,錢會害你一下子便落入毒品和酒精的危險誘惑中,因為這些東西會帶來更多立即的滿足。

錢也會令你成為掠奪者和精神病質人格者的目標,這些人就是靠剝削社會底層人士發達致富。權力階層的底部是可怕又危險的地方。大腦那個專門評估地位的古老區塊,會觀察你受到怎樣的對待,然後據此決定你的價值,分配你的地位。

如果同儕認定你微不足道,這個計算機便會限縮你可獲得的血清素,導致你在任何會引發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的情境或事件發生時,出現更大的身體或心理反應。然而你需要這樣的反應,突發狀況在底層生活早已司空見慣,你必須隨時準備求生。

不幸的是,身體的過度反應,也就是持續的警戒,會燃燒大量的寶貴能量和身體資源。這種反應就是所謂的壓力,而且絕對不只關乎心理,甚至主要也不是影響心理層面。壓力反映的是惡劣處境的真實限制。

古老的大腦計算機在底層運作時,會假設即使是最小的意外阻礙也可能產生一連串無法控制的負面事件,而你只能獨自應付,畢竟處在社會邊緣,的確沒多少朋友能幫忙。

因此你將不斷犧牲掉實際上是為日後所儲備的資源,將這些全耗在加強戒備及屆時可能出現的驚慌舉動上。當你不知該如何是好,你會為了以防萬一,做足準備去應付任何事情,就好像坐在汽車駕駛座,把油門和煞車都踩到底,做過頭反而導致一切崩毀。

這個古老的計算機甚至會關閉你的免疫系統,在危機出現當下耗盡身體日後健康所需的能量和資源。它讓你變得衝動,這樣你才能撲過去抓住任何短暫的交配機會,或是任何享樂的可能性,無論那有多麼低俗、可恥或不合法。

結果是,當千載難逢的享樂機會出現了,你卻很有可能因此而這活得大意、死得草率。為突發狀況備戰的身體需求,會在各方面削弱你的力量。

相反的,如果你的地位很高,這個計算機冷漠的前爬蟲類機制便認定你所處的環境穩固、安全又富饒,也有充分的社會支持,於是覺得你受到損害的風險很低,低到你可以安全地忽略。

這機制也會認為改變可能是機會,而非災難。你的血清素分泌充裕,讓你既自信又沈著,站得又直又挺,更不會持續處於警戒狀態。由於你的地位穩固,因此前途很可能大有可為,值得長遠思考、規畫更美好的未來。

你不必急迫地抓緊眼前的殘羹剩飯,因為你確實可以指望美好事物將源源不絕。你能夠延宕滿足,不用永遠放棄滿足。你有能力當可靠又深思熟慮的好公民。

功能障礙

然而,計算機有時會出錯。睡眠和飲食習慣不規律會干擾它的功能,不確定性會令它驚慌失措。整具身體及身體的各個部位都需要像充分排練過的管弦樂團那樣運作,每個系統都必須在一絲不差的恰當時間善盡職責,否則會造成噪音和混亂。

因此必須要有規律的作息,讓每天重複的日常活動變得自動化,成為穩定又確實的習慣,才能去除這些活動的複雜性,達到可預測性和簡易性。這一點最能在幼童身上清楚觀察到:如果他們按時吃飯和睡覺,就會可愛逗趣又活潑,否則就會暴躁、煩人又粗魯。

所以我都先詢問臨床個案有關睡眠的問題:早上醒來的時間是不是跟一般人差不多?是不是每天都一樣?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會建議先處理這個問題。每天晚上是否按時就寢比較不那麼重要,但是必須按時起床。

患者的日常作息如果無法預測,焦慮和憂鬱就不容易治癒。調解負面情緒的系統,與循環得宜的晝夜節律是緊密相連的。

接下來我會問到早餐。我通常建議個案早上醒來後盡快食用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的早餐(不要吃單一碳水化合物和糖類,這些東西消化得太快,會造成血糖驟升又暴跌),這是因為焦慮和憂鬱的人已經很緊張,尤其是當他們的生活已經失控了好一陣子。

因此,如果他們進行複雜或吃力的活動,身體就會做好準備去分泌過多的胰島素。若是在整夜沒有進食和空腹時這樣做,血液中過量的胰島素會將所有的血糖處理掉,他們就會血糖過低,出現心理生理上的不穩定,並影響一整天。

這樣的身體系統必須有更多睡眠,之後才能重新設定。我有許多個案只是開始按時入睡、吃早餐,焦慮就減輕到輕微程度。

其他壞習慣也會干擾這個計算機的準確度。有時候這會直接發生,但生理原因還不得而知;有時候是因為這些壞習慣引發了複雜的正回饋循環。正回饋循環需要一個輸入偵測器、一個擴大器,再加上某種形式的輸出。

想像某個信號被輸入偵測器接收,然後放大,再以放大的形式發送出去。到目前為止一切還好。但是當輸出物再度被輸入偵測器,再次通過系統,再次放大並傳送出去,問題就發生了。經過幾回合的增強,情況就會變得危險失控。

《生存的12條法則: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對混亂生活開出的解方》
作者: 喬登.彼得森

譯者: 劉思潔、何雪綾
出版社: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1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