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周楷翔綜合報導】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市長葉倫,積極推動人臉辨識、GPS追蹤等科技改革行政體制,一改過去因為貪腐連帶影響的建制不足、落後的公共建設。然而立意良善的城市革新,卻也引起政府監控能力過大影響隱私,以及中國科技大廠偷渡資料的隱憂。
打造智慧城市
曼德勒是緬甸末代王朝的都城,也是緬甸華人主要聚居地,而被稱作「華城」。根據《路透社》報導,近年才逐步改革開放的緬甸,政府機關和人民原本的代溝,逐漸被網路的發達所取消,現在人民可以透過臉書和市長溝通、使用行動支付。雖然溝通成本降低了,但是許多市民對該市的公衛、交通系統等基礎設施不甚滿意,期待政府優先改革。
針對曼德勒的開發不足,任職於曼德勒城市發展委員會的IT專家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先以科技建造一座不破壞環境、宜居、經濟發達且友善的城市。」現有計畫包括用GPS追蹤垃圾運輸,更有效率地減低城市的垃圾量;面對交通壅塞的問題,則透過13台監視器觀察塞車路段控制流量。
對監視系統起戒心
然而推行智慧城市面臨許多現實上的挑戰。雖然政府以GPS裝置提高回收垃圾的效率,但垃圾車司機可能會破壞裝置,讓上司不知道他們是否忠於職守。緬甸的政治衝突也阻礙智慧城市的實現,因為部分政治運動者對此存有戒心,擔憂未有完備法規制衡的科技發展,會讓政府更密切地監視他們的行動。
根據當地媒體《Eleven Media Group》報導,積極在緬甸拓展影響力,推動5G、雲端服務、人工智慧建設的中國科技大廠「華為」,也在智慧城市計畫中提供價值美金100多萬,備有臉部辨識系統的監視器,引起了部分民眾的反彈。
一位任職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單位、專門研究人權和社會運動的學者表示:「緬甸民間團體對政府的信任度很低,如果政府以社會安全為名部屬監視系統,比起罪犯,政治異議者更可能被掌權者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