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南法參觀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林園式的山丘美術館,為藝術家的多元面向,驚訝不已。
省思歷史傷口
一直以來,我認識的安塞姆‧基弗,就是以「精神廢墟中的詩篇」見長,展現一個德國藝術家,回望自己的祖國,面對天災人禍、歷史傷口的省思,悠悠我心,令人潸然落淚。
他曾說,歷史是一個停滯的時間。但事實上,時間不停向前挪移,他的批判、見證,還有更多對和平幸福的期待。
廢墟詩人
如眾所皆知,1945年,是二次大戰的尾聲,德國是戰敗國,安塞姆‧基弗就是在這個國家最絕望、蕭條的氣氛中出生與成長。他的作品中呈現出的灰暗、坎坷、荒涼與滄桑,傳達的正是「我所感受到的人類世界」,因此被譽為「德國精神廢墟上的詩人」。
當遊走在他林園美術館地下空間,感受非常直接,那簡直是戰火蹂躪下的逃生防空洞生活的體驗,幽暗斑泊,還是空氣凍結的恐懼與無助感,數十年的時間過去,戰爭結束那年出生的安塞姆‧基弗也已經74歲,在重建的防空洞中,時光隧道中,幽幽訴求人間曾經有過的煉獄辛酸。
被近代美術史歸類為新表現主義,正是安塞姆‧基弗善用時間軸上的歷史記事,他的創作完全不會劃地自限,信手拈來,處處是巧思,藝術就在那熟悉又陌生的歷史感知之中。
精神力量因作品而生
例如,他融合了油彩、灰泥、石頭、生鐵與各種自然物或有機材料,作為創作媒材,甚至不惜把一艘直升機的螺旋槳,直接拆卸,零件成為創作一部份;又如,他搜集因戰爭而留下的廢棄殘物,像鋼鐵廢材、鉛金屬物,充作基底材,那些看似陳舊醜陋的老材料,承載著前塵軼事,故事性十足。
暗灰的金屬色,乍看之下,具有壓迫和威脅感,卻也是一個藝術家,拿來作為面對過歷史傷痛後的直接證物,當正視歷史的勇氣之下,精神力量油然而生,填補了在悲情歲月的受傷的心靈。
飛翔的巨鶯、省略頭部的白紗新娘、枯萎的葵枝,在一座座䠷高林立空間?,彷彿一一訴說著安塞姆‧基弗的大千世界,凌空飄零,難以言說的悲壯與淒絕,令人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