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不一定為真 超寫實人體展出(簡秀枝)

簡秀枝 2019/07/01 11:35 點閱 12514 次

有如久旱逢甘霖,國際「超寫實主義」重磅級展覽6月29日在台北開鑼。這個取名為「幾可亂真-超寫實人體雕塑展」,結集了24位國際知名藝術家的數十件超寫實雕塑作品,一口氣在中正紀念堂,舉辦將近3個月的展覽,成為今年暑假最具口碑的藝術饗宴。

眼見為憑?

包含澳洲新銳藝術家榮穆克、山姆詹克斯、美國現代普普雕塑大師喬治席格、雕塑界的生物學家派翠西亞匹斯尼尼、還有首位奪下奧斯卡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獎的日裔美籍藝術家辻一弘,他們不紛而同化身為上帝的創作者,賦予作品幾可亂真的神采,令人驚嘆。

當眼見為憑,不再是鐵律;真假之間,夾雜著許多爭議空間。這個展覧,除了作品精緻細膩、栩栩如生,讓人有著對真假難辨的迷惘外,定格式的表情呈現,正為數位時代?,提供了觀看人間事物的新視角與新省思,彌足珍貴。

高度寫實主義

這個展覧是由時藝多媒體傳播公司引進,在北台灣展覽場地匱乏下,是十分難得的努力,最後屈就在展覽條件牽強的中正紀念堂大孝門廳,已屬不易。還是要給勇於突破困境的主辦單位,支持與鼓勵。

這個得來不易的展覽,泛稱超寫實主義(Hyperrealism ),是21世紀初新創作派別,又稱高度寫實主義。

早在1960年代末期和1970年代初期,受電視和電影等的刺激,感官延伸下,照相寫實主義襲捲美國紐約,作品獲得普遍靑睞。而後,一種表現攝影的繪畫方式,加入了藝術創作世界,成為大家朗朗上口的「超級寫實主義」。

尤其到了21世紀初,整個超級寫實主義,擴大應用了照相寫實主義的美學基礎,加上原料與運用科學的輔助,藝術創作,幾可亂真,成為風潮。

現代科技,果然一日千里,人定勝天,藝術家形同創造亞當夏娃的上帝,可以打造比真人還龐大的人;可以根據慾求,濃縮放大局部,廣收震懾人心之效,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

描繪現代人的徬徨

然而,屬於人類的孤獨、害怕、疏離、邊陲、無助、失落、哀傷的心緒,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更加泛濫,成為超寫實主義藝術家源源不斷的創意來源,尤其定格式的呈現,彰顯與擴大了現代社會問題的嚴重性。

渴望愛與被愛,理解與諒解,成為此起彼落的探索主題,欲罷不能。尤其探討生命本身的價值意義、倫理和道德的課題,真實又嚴肅,讓徬徨的現代人,無可遁逃。

這個展覽,共分為5大展區,無論是人類分身、單色人像、局部身軀、「巨」細靡遺、還是變形寫實,每個區塊,每件作品,都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鉅大或逼真而已,畫中有話,值得細細咀嚼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