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含氧力)大便臉的人生劇本(陳映瞳)

陳映瞳 2019/06/23 18:49 點閱 14539 次

我人生中第一封「病患投訴」發生在畢業後第一年。有一天和男同事做完工作後在門診聊天,隔天收到一封投訴,內容是「女醫師和男醫師打情罵俏,行為不檢點」。特別的是當時的共犯男同事,卻沒有收到投訴。

之後的行醫過程中,自己和所有的同事們幾乎都收過病患投訴。有個慘烈的案例,一位醫師因為健康檢查門診遲到;當天有三十幾個來自同一企業的客戶聯手起來,這位同事一天之內收到三十幾封投訴案件。

投訴信件總是被油亮的綠色公文封包著,靜靜擺放在公務信箱裡。我每次看到這樣的公文封,反射動作就是偷偷張望有沒有被其他同事發現:之後拿起信件逃回辦公室,深吸一口氣後才有勇氣閱讀。

有些投訴你並不意外,有些卻很令你吃驚。從來沒有一次收到投訴令人開心;但是每一封信都會讓自己覺醒;你其實不曉得自己的態度,在別人身上引起那樣的解讀。

我收過的特別投訴,有抱怨「醫師說話聲音溫柔,解說仔細,但肢體動作顯示出內心的不耐」;還有「台灣幾十位醫師都判斷我不需開刀,但有一位南臺灣醫師願意動刀;請說明為何北台灣醫師的愛心不如南台灣?」等等。

其他例如醫師病患太多;花太多時間打電子病歷等等。有些病患很死忠,不停投訴還是堅持繼續看同一位醫師。

有一次我接獲投訴後向家人抱怨,我的父親回答很妙,他說:「你平常脾氣太差,沒有耐心,口氣不好。成天擺出大便臉,被病患投訴有甚麼好奇怪的,連我都想投訴你!」。

累積了一些經驗之後,我發現每個醫師其實都有盲點。有人總是被抱怨開刀時太愛聊天,有人總是被抱怨態度傲慢、或診間動線凌亂。我自己看病態度嚴謹,從不曾被病患投訴醫術不精;但因為臨床業務忙碌,被抱怨耐心不夠、看診太快、個性急躁等,幾乎是每次投訴內容的濫調。

我後來研究自己讓病患感受到「大便臉」的原因,發現自己雖然關心病患,但同時也具備超高敏感度氣質;當病患拋出太多負面情緒,長時間看診下來,耐性容易燒盡。找出問題後我努力做系統性的自我改造,長期下來被抱怨「大便臉」的頻率越來越少,身段和脾氣也比以前柔軟很多。

有趣的是,身邊的醫師朋友多年修練下來,大家都比年少時懂得進退做人。一般來說,維持人際和諧靠的是「請」,「謝謝」,「對不起」;站在醫師的高度,善待病患時會說到「請」;醫療疏失時會說到「對不起」。但面對每個投訴,心裡其實更應該說「謝謝」。那些投訴其實是人際交照妖鏡,也是推動你優化自己性格最好的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