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學會寬恕 停止向人倒垃圾

醒報編輯部 2018/08/09 12:01 點閱 16235 次

出差時心浮氣躁

這一天,我起了個大早,就為了趕搭上午七點整的飛機。前一晚熬夜,準備隔天一連串的會議,真是把我累壞了。那時我在雅虎工作。我們剛買下另一家公司,我準備飛到聖地牙哥,評估它的營運狀況。我心浮氣躁,因為我知道裁員勢在必行。

到了機場和兩個同事會合,各買了一杯咖啡。登機後,我先放下咖啡,再將公事包塞進頭頂的置物箱。

咖啡灑在乘客身上

飛行途中有點顛簸,但是沒有什麼不尋常,大部分時間,我和同事都在檢討當天的計畫。飛機滑向空橋,旅客紛紛佔好位置準備下機,就像每一班飛機都會看到的情形那樣。這時,有個人開始大喊大叫。「誰幹的好事?到底是哪個×××幹的?」我回過頭,見到一個大塊頭的男人站在走道上。其他人紛紛走避。

他氣急敗壞地破口大罵,「哪個×××把咖啡灑得我整件外套都是?」突然,一股電流竄過我全身。我慌亂地四處張望。我的咖啡呢?找不到。我看看後頭。那個傢伙仍在大聲吼叫,手裡拿著外套和一個空杯子。

就在這時,我知道那是我的咖啡杯。當我把公事包放到頭頂的置物箱時,一定是把咖啡隨手一擱,忘了拿下來。然後,咖啡在飛行途中傾倒,潑灑到那個人的外套。我愣住了,而且很窘;我害怕極了,卻知道必須坦白認錯。

乘客怒髮衝冠

「先生,對不起,」我站了起來。「我剛剛才想起來那是我的。」我頓了頓。「非常對不起。」那個人滿臉脹紅,走向我,一副要揍人似的模樣。「你真@!©#是個白癡!」他大吼,手上仍然拎著外套,那件深藍色西裝外套被潑濕了。

我連忙說道:「我來付乾洗的錢。等一下我就去問看看,能不能立刻在機場或附近把它洗乾淨。」我伸手掏出皮夾,又補了一句:「多少錢都沒關係。如果需要的話,我賠你一件新外套。都是我的錯。」

但是那個人什麼都聽不進去。我必須接受懲罰。其他乘客開始下飛機。看得出來,他們因為能夠離開這個盛怒中的男人而鬆了一口氣──而且很高興他們不是我。

成為他生活垃圾車

「給我你的名片!」他要求。「沒問題,」我從皮夾抽出一張名片遞給他。「我要跟你的執行長舉報你,還要向你們公司的董事會舉報你。等著瞧。」他一把推開我,又罵了一句三字經,然後才走出飛機。

且讓我把整件事的是非曲直講清楚。我確實有錯。那個人有理由大發雷霆。他很可能正準備去開會,想不到西裝外套卻被弄髒了。我是他生活中的一輛垃圾車。我犯了錯,心裡很歉疚,可是我也提出辦法,努力彌補錯誤,我這麼做是對的。另一方面,他的反應不是我所能掌握的,那是他的決定。

開新車的故事

另一個故事,有一天,我開車上亞特蘭大八十五號公路,正要去上班。車速很慢,但我不急。這是美好的一天,我正享受著開新車的樂趣。

說時遲哪時快,我發現有一隻動物(看起來像是浣熊)躺在我左前方的車道上。隔壁線道上的駕駛人正看著遠方,就快要輾過那隻動物了。我擔心他的車子可能在最後一刻為了閃避而偏離車道,所以趕緊踩下油門,讓兩車之間拉開更大的空間。

問題來了。所有的車子正好都在同一時間停了下來,前面一排車子擋著我。我猛踩煞車,車子向右打滑,撞上另一輛車子的車尾。情況越演越烈。兩車的撞擊導致前車又撞上更前面的一輛。慘了!

閃避造成車禍

三輛車子開到路邊,駕駛們紛紛下車。我馬上看了看前車的駕駛。她還好。由於車速慢了下來,我們開得都不是很快。我們檢查了她的車子,發現保險桿上有一道小刮傷。另一輛車的駕駛也過來了。

他人也沒事,車子的保險桿只有很輕微的一小道刮痕。他自我介紹是個警官,但目前並非執勤時間──大大不妙。他問我到底怎麼回事,我解釋了剛剛我做的事,並且對他說,錯在我身上。

警官當和事佬

警官點了點頭,轉向那名女駕駛。「你也有錯,你開得太近了。」然後警官笑了起來,搖搖頭,看著我們兩人。「我們人都好好的,」他說。「就當作沒這回事吧。」接著他拍拍我的背說:「下次多小心一點。」再對那位女士說:「下次不要跟那麼緊嘍。」

警官離開後,我看看那位女駕駛,她鬆了一口氣。「耶,」我說。「真酷的一個人。」「沒錯,」她說。「你也是。謝謝了,」我說。「我真的很抱歉。」「沒關係,」她說。「小心一點。」接著她也上車離去了。

對方選擇原諒

第二個故事中,我的運氣很好。那位女士和警官本來可以有很不一樣的反應。不管我的藉口是什麼,我還是造成了小車禍──我成了他們兩人生活中的一輛垃圾車。他們的確有理由發脾氣,也有權利抨擊我,但他們沒有那麼做。他們選擇原諒我,而且在他們離開的那一刻,氣氛比剛下車的時候還要好。

這兩次,我都犯了錯。雖然此後我不曾撞過另一輛車,或者把咖啡灑在別人的外套上,但我還是常有小錯。每一次我犯了錯,對方還是會有所反應。至於他們要如何反應,則是他們的選擇。

我也曾經是別人犯錯時受害的一方。大部分的情況,錯誤都不是我能控制的。我只能控制自己的反應。我要如何反應?我打算怎麼處理眼前的情況?我該如何離開那段經驗?我想嚴厲批評對方,要他們付出代價,或者願意表示諒解,放過他們?

選擇不指責他人

你這輩子曾有多少次,覺得受到不公平的批判?你做了錯事,但你受到的責備過度嚴厲。你犯的錯,害你從此被貼上標籤。人們認為你冷漠無情、不關懷別人、心腸歹毒。雖然你後悔所做的事,卻因為批評的人說得太過分了,而覺得受辱。你的一番好意、善良本性,以及平常的好表現,都被一筆勾銷。

當其他人不願放過你犯的小錯,而且嚴厲地指責你,你當然會覺得受到傷害,好像你就該被打入十八層地獄似的。

學會即時原諒

當我們因為別人一時的過錯而嚴厲地責備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就不是我所說的「即時原諒」、輕輕放過,而是在別人身上倒垃圾。任教於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魯斯金(Fred Luskin)在《為愛而寬恕》一書中,談到原諒的力量。魯斯金發現,學會寬容,生活會更快樂和健康:

㈠寬容的人身體比較健康。㈡常怪罪別人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比較高。㈢懷恨在心,不願原諒的人,血壓、肌肉張力和免疫反應會有負向的變化。㈣光是有原諒的念頭,心血管、肌肉和神經系統便會立即改善。㈤學會原諒的人承受的壓力較小,身體呈現的壓力症狀也比較少。

因曾被原諒而感謝

每一天,我們都可以選擇回應別人的方式。當某個人真心誠意道歉、表現悔恨之意,而且想要有所補償時,我們便有機會展現寬容。我們可能仍要他們負起責任,付出賠償,但我們願意原諒他們。

心理學家艾渥辛頓(Everett Worthington)是寬恕研究領域的另一位佼佼者,在他的著作《寬恕與和解》中,談到我們有必要多多練習「寬恕」這項技能。

柳博米爾斯基在她的著作《幸福多了40%》中建議:「被人原諒時要心懷感謝。在你學會原諒別人之前,先練習感謝你曾被原諒的一件事。」

垃圾車法則:不丟垃圾,不收垃圾,全心專注,成功快樂!
作者: 大衛.波萊
原文作者: David J. Pollay
譯者: 羅耀宗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