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綜合報導】戒不掉飯後甜點成為現代人不健康的大殺手,專家指出,人主動去滿足對甜點的口腹之慾都是因為甜食有「幸福點」。專家表示,人不是因為特定的巧克力餅乾而上癮,而是源自於食物商會花費心力,調配出各類甜食其中糖、脂肪等含量的完美比例,以達到幸福點誘惑消費者,久之,習慣幸福點後,腦中分泌多巴胺會讓人對甜食更欲罷不能。
對比過往,糖、鹽和脂肪都是生存之所需,但因為產量並不多,因此當時的人們腦中調節難度不高(純當成生活所需,而非娛樂性的食物),對糖份攝取的期待感不比現在高。
而如今,人們常一撕開餅乾包裝,就停不了口,專家指出,有一半是因人類對糖、鹽期待感上升,但真正因素是「食物的幸福點」。根據《CNN》報導,近200年來,人類開始增加生產這些「佐料」、「調味品」,食品製造商更投入重大心血,為了創造出能獲取暴利、最佳銷售的零食,他們嘗試找到特定食物中,最佳的糖、鹽和脂肪含量比。
專家莫斯科維夫將這種對食物的優化定義為幸福點,他指出,這種恰到好處的配方不見得適合每一位食用者,但只要是與此幸福點有共鳴的人,便無法拒絕這款零食,「因為大腦會以內啡肽告訴你,這是一種獎勵,並會記得這種獨一無二的味道,讓人難戒掉。」
據《健康網》報導,在吃完特定零食後,內啡肽將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感到心情愉悅,這也可說是一種輪迴,會增強人持續食用這種零食,並視之為獎勵,以產生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