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全球河川已遭受藥物入侵,生態系統恐遭破壞。荷蘭科學家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的河川日前開始逐漸發現藥物蹤跡,其濃度之高甚至會影響海洋生態系統。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奈梅亨大學科學家是以模型預估全球淡水系統藥物濃度,其中又以抗生素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與癲癇藥物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等2種藥物為主。結果發現,1995~2015年發現兩種藥物濃度已在上升,從受影響的地下水位增加的數量可發現,水生態系統的風險已比過去20年提高10~20倍。
科學家指出,卡馬西平被認為與破壞魚卵及貝類消化過程發展有關,該研究也發現,境內只有少數主要河流的乾燥地區,例如中東地區,河流遭受藥物污染風險最高,其中又以抗生素的風險更為普遍,因為在測試449個生態系統中,有223個出現顯著風險增加。科學家歐德甘表示,「抗生素的濃度可能對水中的細菌有害,而這些細菌是在各種養分循環中扮演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藥物殘留物會藉由維護不佳的下水道系統廢水進入淡水系統,或從有使用牲畜藥物的地區進入淡水系統。
據《Technology Networks》報導,由於抗生素抗藥性已成為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大會關注的議題,對此,歐德甘表示,「一般而言,它被視為健康部門的問題,因為抗藥性細菌會在醫院或透過畜牧業傳播,但環境在這個問題中的作用所知甚少,畢竟人們還是會經由廢水處理、河流與湖泊接觸到細菌。」
他也指出,特別在人口稠密及乾燥地區的生態區域,例如中東,從模型發現的環境風險很高,但當地幾乎沒有關於藥物消耗與水濃度的數據。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環境研究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