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援機師罷工 逾百位學者連署

張朝瑋 2019/02/14 17:58 點閱 30592 次
學者們在聲援記者會上呼籲社會大眾支持罷工,別再污名化這些爭取權益的機師。(photo by 張朝瑋/台灣醒報)
學者們在聲援記者會上呼籲社會大眾支持罷工,別再污名化這些爭取權益的機師。(photo by 張朝瑋/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張朝瑋台北報導】「安全比便利更重要!」華航罷工將滿1週,勞資雙方14日上午再次進行協商。學界為聲援機師罷工行動,從13日開始至14日上午已有140位大專校院教授連署聲援,學者們在聲援記者會上呼籲社會大眾支持罷工,因為此次罷工不只代表台灣勞權低下,更是台灣的公共安全問題,別再污名化這些爭取權益的機師。

罷工帶來勞權進步

世新大學副教授暨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表示,機師罷工的核心訴求是改善疲勞航班,這訴求對社會大眾來說都具有正面意義,作為常搭乘公共運輸的台灣民眾來說,都非常關注自己的安全,一旦交通工具的駕駛出現過勞現象,對所有的乘客都非常危險。而如果沒有這次罷工,那社會大眾對這長期的疲勞駕駛現象可說是幾乎被蒙在鼓裡。

陳政亮指出,台灣是一個勞資關係非常不對等的國家,工會的組織率甚至不到6%,而受僱者一旦採取罷工,就得冒著毫無收入以及將來被秋後算帳的風險,如果沒透過罷工,基本上很難改善勞動條件跟勞資關係,因此他要呼籲社會各界不應該敵視罷工,更不應該汙名化所有參與罷工的人,反而應該正面看待這次事件帶來的正面進步意義。

安全比便利更重要

「民眾忽略一個觀念:安全比便利更重要!」東吳大學副教授胡博硯分析,此次罷工其實是牽扯到台灣的公共利益,因為台灣勞工過勞情況非常普遍,如果是發生在運輸業上,不只會造成駕駛本身的危害,也會造成乘客的風險,很多人認為此次罷工與他無關,其實非常有關,政府也常在許多議題上宣導說要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但民眾卻時常忽略。

胡博硯認為,台灣法律對罷工設下很多門檻,因此要在台灣罷工很難發生,罷工也常被當作最後走投無路時才使出的手段,如果政府不想讓勞工行使罷工權,就更應該去保障勞動權利,並平衡勞資雙方的地位,否則要收拾罷工時,賠上的其實是所有納稅人的錢。

德國從小教支持罷工

政治大學教授王增勇回憶道,他1999年在德國留學時碰到當時25年以來最大的公部門罷工、當時沒有公共運輸可以坐、國立大學與圖書館也都不開門,他問當時的德國朋友是否覺得不方便,結果朋友們都一面倒地支持罷工,讓他大感訝異。

他後來才知道,德國從小學3年級時的社會課就有提到勞動者的權利,必要時應該以罷工行動來對抗資方,社會各界都應該支持,如果德國從小學就在教了,那台灣到底在做甚麼?

世新大學教授陳宜倩也以自身為例,她剛從祕魯轉美國再到台灣,一下飛機就立刻跑來記者會,因此她不管是時差還是其他身心理狀態還無法回復,她表示即使給她500萬,但改不過來就是改不過來,相信參與罷工的機師也是同樣狀態,建議那些堅持己見的華航主管可以親自去那些疲勞航線試試,就能感同身受。